一念还成不自由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送别)》,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niàn hái chéng bù zì yó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玉觞无味。
中有佳人千点泪。
学道忘忧。
一念还成不自由
如今未见。
归去东园花似霰。
一语相开。
匹似当初本不来。
()
无味:1.没有味道。2.无滋味、趣味。
佳人:(书)(名)美丽漂亮的人:才子~。
学道: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即学政。
忘忧:忘却忧愁。萱草的别名。
一念:1.一动念间;一个念头。2.佛家语。指极短促的时间。
自由:(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名)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作自由。③(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行动~|新闻~。[反]禁锢。
未见归去:归去guīqù回去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一语匹似

《减字木兰花(送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觞无味。
中有佳人千点泪。
学道忘忧。
一念还成不自由。
如今未见。
归去东园花似霰。
一语相开。
匹似当初本不来。

诗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思念。诗人描述了在一次宴会上,玉觞中的酒变得无味,因为他意识到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默默地流泪。他感到忧愁,但他决心追求学问,以忘却烦恼。然而,他发现即使他追求了道德修养,他的内心仍然不自由。此时,他想起了与他分别的人,但他无法再次见到她。他回到东园,看到花朵像雪花一样飘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对话仿佛是当初他们相识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和思念之间的内心挣扎。最初的两句描述了一次宴会中的情景,通过对玉觞无味和佳人泪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感伤。接下来,诗人表达了他通过学习道德来摆脱忧愁的努力,但他意识到即使他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他的内心仍然不自由。这种内心的困扰和无奈通过“一念还成不自由”的形象化描述得到了强化。

诗中的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回到东园时的景象,花朵像雪花一样飘落。这种景象与他们初次相识时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表达了诗人与离别的人之间的对话仿佛是从未有过的一样,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最初那样亲密无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并通过描绘景物和对话来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苏轼以他独特的表达方式捕捉了人情世态中的细微变化,使读者在品味诗意时能够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