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虖易学幸未泯

出自宋代陆游的《元日读易》,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hū yì xué xìng wèi mǐ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
伏义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
()
万岁:“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今也用为祝颂词,表达极其赞赏的感情用语口号。在中国自明代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
传者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
封建:(名)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②(名)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反~。③(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思想~。
不言:不说。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料。
安得: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2.岂可。如:“安得无礼”、“安得如此”。3.哪里能够得到。

诗词:《元日读易》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伏义三十余万岁,
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
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
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
安得名山处处藏!

中文译文:
伏义已经存在三十余万岁,
太山传承了一丝光芒。
虽然春秋时期的鲁国之麟已经灭绝,
礼乐之道却在先秦时期失传。
孟轲尚能理解封建之道,
而孔子已经不再谈论鸿荒。
《易经》之学幸好没有消失,
哪里才能找到名山遍布的藏匿之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易经》的钦佩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伏义和太山,伏义指的是《易经》中的伏羲,太山则是指《易经》的创制者之一,伏羲的传承者。陆游以“三十余万岁”来形容伏义的悠久历史,而将太山比喻为“一毫芒”,形象地表达了《易经》的重要性和其作为古代智慧的一丝光芒。

接下来,陆游提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和礼乐之道的衰落。鲁国的麟是指公羊传、谷梁传等经典著作,它们在春秋时期已经失传。而礼乐之道,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已经逐渐消亡。

然后,陆游引用了孟轲和孔子的名字。孟轲是孟子,他在《封禅书》中提出了封建制度的理论,而孔子则是古代中国思想家孔子,他没有详细探讨鸿荒(宇宙起源),而是更关注人间的伦理道德。通过提到孟轲和孔子,陆游表达了对古代儒家思想的敬仰和对封建制度的思考。

最后,陆游表达了对《易经》的欣慰之情。他称《易经》为“易学”,并说其“幸未泯”。这里的“易学”指的是《易经》的学习和传承。陆游希望《易经》这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并认为它应该像名山一样遍布各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陆游对《易经》的崇敬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