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读易

元日读易朗读

诗词:《元日读易》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伏义三十余万岁,
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
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
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
安得名山处处藏!

中文译文:
伏义已经存在三十余万岁,
太山传承了一丝光芒。
虽然春秋时期的鲁国之麟已经灭绝,
礼乐之道却在先秦时期失传。
孟轲尚能理解封建之道,
而孔子已经不再谈论鸿荒。
《易经》之学幸好没有消失,
哪里才能找到名山遍布的藏匿之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易经》的钦佩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伏义和太山,伏义指的是《易经》中的伏羲,太山则是指《易经》的创制者之一,伏羲的传承者。陆游以“三十余万岁”来形容伏义的悠久历史,而将太山比喻为“一毫芒”,形象地表达了《易经》的重要性和其作为古代智慧的一丝光芒。

接下来,陆游提到了春秋时期的鲁国和礼乐之道的衰落。鲁国的麟是指公羊传、谷梁传等经典著作,它们在春秋时期已经失传。而礼乐之道,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已经逐渐消亡。

然后,陆游引用了孟轲和孔子的名字。孟轲是孟子,他在《封禅书》中提出了封建制度的理论,而孔子则是古代中国思想家孔子,他没有详细探讨鸿荒(宇宙起源),而是更关注人间的伦理道德。通过提到孟轲和孔子,陆游表达了对古代儒家思想的敬仰和对封建制度的思考。

最后,陆游表达了对《易经》的欣慰之情。他称《易经》为“易学”,并说其“幸未泯”。这里的“易学”指的是《易经》的学习和传承。陆游希望《易经》这一重要的古代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保存,并认为它应该像名山一样遍布各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陆游对《易经》的崇敬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之情。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

猜你喜欢

旧好应无厌,新知亦已欢。衔杯迟月上,挥麈惜灯残。

世态閒堪见,浮踪拙自安。所欣东壁影,时近夜光寒。

()

八年门第故违离,千里河山费梦思。
淮海风涛真有道,麒麟图画岂无时。
今朝有客传河尹,是处逢人说项斯。

()
三叠古藤阴,自笑无能为役。
千载和陶新曲,了非仙非释。
影徒随我月徘徊,风叶露华湿。
瓮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毕。
()

堂前双桂如玉树,众木摇落正芬芳。淮南偃蹇有何异,月里娑婆无此香。

连理合时兄弟好,带花移后子孙长。岁收金粟三千斛,天富燕山窦义方。

()
湖上空蒙雨熟梅,清晨岸帻一悠哉!幽花不恨草埋没,密树岂知禽去来。
旧为爱茶分水器,近缘炊爨得琴材。
小丘仅见山如髻,尚媿韩公八尺台。
()

明月随人出凤城,夜来江上起秋声。分明一道天涯路,错认还乡第一程。

()

上古有作圣,中古有述贤。于穆含真秘,倾储责传宣。

恭惟作述者,恐惧尚维玄。有智不敢爱,有言不敢偏。

()

吏民两两议公痴,簿领空勤笑语稀。
元亮有诗新止酒,休文多病不胜衣。
飞尘懶拂孤三绝,止水初澄悟百非。

()

似梦如痴画阁前,前身谁为问梯仙。三生我亦琼楼客,一堕风尘四十年。

()

深深禁篽。霁日明莺羽。风动槐龙交翠舞。恰恰花阴亭午。
一帘暖絮悠飏。金炉旋炷沈香。天子方看谏疏,内人休斗新妆。

()

南郭新居,忆乡社、久成疏隔。乘暇日、风吹衣袂,花迎村陌。果核鸡豚张燕豆,儿童父老联宾席。想笋舆、到处水增光,山添色。
应情念,天涯侄。随官牒,飘萍迹。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鬓影羞临湘水绿,梦魂常对屏山碧。凭画栏、搔首望归云,情无极。

()
炼成真气发双华,还向囊中秘玉霞。
咒水夜潭龙怖剑,弄云秋岭鹤看家。
()

君不见古皇鸿濛时,参井星精夜堕地。化为南岷山,山高八千丈,力奠金维控西裔。

芙蓉片片青霞叠,中含太始以来雪。九井遥吞灌口烟,三峰倒映峨眉月。

()
造请非所长,一带每嬾束;揖客虽小殊,亦未胜仆仆。
正须驾柴车,归艺东篱菊,故山甘水泉,群饮友麋鹿。
百年不堪玩,万事要自烛。
小人欺屋漏,吾辈当戒独。
()
诸城葛氏久湮沈,清尚知君独远寻。
席卷承家猗顿术,日明好古子云心。
珍藏高阁轻三箧,善購多门小万金。
曾见墨庄耕穫利,行看杞梓秀家林。
()

他年尝苦见君难,每一相逢百倍欢。正值风烟遥化邑,敢期尘土共粗官。

夜谈往往惊晨鼓,乐饮时时解醉鞍。游遍洛阳佳胜地,须将归兴暂盘桓。

()
故人夜相过,秉烛为开席。
车马立在门,樽酒岂暇索。
亹亹别後言,亹亹恨将适。
既去暝色合,不可见行迹。
()

兹山连峰势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始悟方壶醉里涂,复讶商公兴时作。

竹涧堂临溪水滨,龙门墨客问通津。相逢大醉仙家酒,戏墨持归鹤上人。

()
理顺面前皆道路,义乖门外是榛荆。
何人肯认皆言语,此语分明人不听。
()
别来无事不思量。
霜日最凄凉。
凝想倚栏干处,攒眉应为萧郎。
梅花岂管人消瘦,只恁自芬芳。
()
维宋洽熙,帝继于理。
万姓厚生,三辰顺轨。
对时天休,以燕翼子。
肃唱和声,神其有喜。
()

日长莺语歇,中酒眠高阁。庭院寂无人,春风扫红萼。

()
菊团封绿,莲萼凋红,萧然独见芳姿。
短墙高榭,疏筠怪石偏宜。
香遍秋风到处,微雨过、清露零时。
花阴下,称笺毫唱和,杖屦追随。
()
学省困齑盐,人材任尊奖。
倥侗祝螟蛉,小大器罂瓬。
诸生厌晚成,躐学要侩驵。
摹书说偏旁,破义析名象。
()

倾家何计效。

()
青盘香露倾荷女,子墨风流更不言。
寺寺云萝堪度日,京尘到死扑侯门。
()

望西山,西山迢递庆霄间。峰辉林彩如堪挹,翠壁丹梯若可攀。

亦有青乌占紫气。还乘白鹤驻红颜。斗极南陲分王气,天骄北漠控胡关。

()

在世多忧坐自拘,微官未得惜驰驱。因寻绝顶逃人迹,偶滞高斋减病躯。

理发晨光窥石镜,焚椒夜气对香炉。一心生灭元无取,不语但应尔与吾。

()

庆历天王设网罗,君时遗俊我登科。
当时未识名犹熟,此日相逢分固多。
摩戛青云知志在,惊嗟素业怵时过。

()
小鬟扶处醉瞢腾,落日寒生半臂绫。
燕子不来春尚浅,湖阴留得未消冰。
()

谁解登高问上玄,谪仙何事谪诗仙,云遮列宿离华省,

树荫澄江入野船。黄鸟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蛮烟。

()
夜投顾墓村,霜花吹白门。
灯寒釜烟灭,船聚溪声喧。
仆夫悄不寐,老妪泣且言。
租税急星火,诛求尽鸡豚。
()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
尚缺佳已许,既圆明若何。
一年增我老,千进念渠多。
柳乱谁屡舞,虫喧空作歌。
要为终夕看,四体奈烦痾。
()

攘攘区中人,役心名与利。于身竟何有,乾没无少置。

叔敬有耳孙,荦荦与时异。一官不肯觅,閒居养高志。

()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

蚍蜉来往自行行,借问何因有底忙。试把糠秕闲撒着,纷然争取穴中藏。

()

昨岁逢梁园,各念离居索。属当十月交,伫践故人约。

入门半萧森,摵摵黄陨箨。有友方山子,适与尘鞅缚。

()

圣朝开宝历,淳祐四年春。生自前丁亥,今逢两甲辰。

黄粱一梦觉,青镜二毛新。七十八岁叟,乾坤有几人。

()

镂玉裁琼学靓妆。不须沈水自然香。好随梅蕊妆宫额,肯似桃花误阮郎。羞傅粉,贱香囊。何劳傲雪与凌霜。新来句引无情眼,拼为东风一晌忙。

()

词客哀时辍苦吟,仙翁重此扫荒林。水冲溪石峥嵘小,人弄岭云怡悦深。

白首不甘为客处,青春又及结庐心。他年许我通来往,却恐山居要万金。

()

秦陷荆王死不还,只缘偏听子兰言。

顷襄还信子兰语,忍使江鱼葬屈原。

()

佳游得令辰,过此不为春。
一境风光秀,万家烟火新。
燕初飞玉殿,草不染香轮。

()

金庭接四明,会稽藏禹穴。半岭生白云,如涛涌溟渤。

我住城南隔天镜,朝夕看山见山性。是谁模写作画图,展向高堂色相映。

()
寒暑亟徂谢,日月如崩波。
稚容不再妍,戚戚奈老何。
闻有遯世客,安处西山阿。
手操九籥契,昼夜养丹砂。
()

不用长镵斲茯苓,藏修有屋近林扃。因寻往事观前史,闲究微言检六经。

书帙香清芸草盛,砚池光动墨花馨。致身已到岩廊上,好建勋名纪汗青。

()
金虎鸣秋,玉龙ㄏ月,天气正凉。
应梦熊时侯,叶丹苔碧,栖鸾亭馆,桔绿橙黄。
人在兰台公子上,更身寄风流屈宋卿。
登赏处,记含情纾思,曾赋高唐。
()
志苦言危凛雪霜,何人敢唤作刘郎。
休论瑞应夸图牒,羞死当年顾野王。
()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

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
灿烂燕公笔,飘然迈祖风。
高吟时举白,戏语或题红。
讶繁文翻水,夸严律比戎。
诗坛如第将,苏李谢前功。
()

雨意泄琴床,桃笙骤觉凉。冲飙方贾勇,藻景荐韬光。

去室怜鸠妇,封闾看蚁王。青灯可吾伴,黄卷任更长。

()

驿骆驱驰远,专城保障雄。五溪衣服外,六诏往来中。

荒徼宜良牧,天朝命钜公。张君为政乐,先拟颂声同。

()

江上风高未授衣,金沟杨柳得秋迟。不因宫宴糕糜粥,客里重阳总不知。

()

怪底严寒候,花飞遍八荒。人皆欣岁事,我更念戎行。

陇麦萌应绿,江云色半苍。从来感格意,不在走群望。

()

清溪曲曲水悠悠,红叶西风几度秋。此日临风伤往事,两行衰泪似溪流。

()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
浩荡长流浪拍天,貔貅十万坐楼船。
年年春满江南岸,夜夜风传塞化烟。
中界灵祗藏水府,六朝废寝落山边。
秋来留得唐时月,捉月今谁是谪仙。
()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
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
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
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
()

送君游宦指彭湖,枫驿霜晨塞月孤。彩鹢服官辞北阙,板舆奉母莅南都。

家声世德开金镜,才品名高映玉壶。清署花明招酒客,春田水足劝耕夫。

()

春入关山亦未迟,苎萝山下见西施。
不羞白发欺双鬓,且对清尊插一枝。
纵落不随流水去,仅开惟有白云知。

()

五岳真官立帐前,露芜香霭落琼筵。夜深醮罢各归去,一一马声嘶上天。

()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