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堂竹树水之滨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和正叔怀其兄草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áo táng zhú shù shuǐ zhī b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茆堂竹树水之滨,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来伴山冠戴白纶。
只恐明时收士急,不容家有两闲人。
()
小吏:小吏xiǎolì小官,小差役留为小吏。——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十五府小吏。——《乐府诗集·陌上桑》府吏焦仲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先生:(名)①老师(前面一般都加姓或名):李~|太炎~。②对知识分子的称呼。③对男子的尊称:~们、女士们。④旧时仆人称男主人。⑤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都带人称代词做定语):她~出差了。⑥(方)医生。⑦旧时称管账的人:账房~。⑧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算命~。
安贫:自甘于贫穷。
印辞不容:不容bùróng∶不许;不让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闲人:1.闲着没有事的人。2.与事无关的人

诗词:《和正叔怀其兄草堂》

茆堂竹树水之滨,
耕稼逍遥似子真。
小吏一身今倦宦,
先生三亩独安贫。
欲抛县印辞黄绶,
来伴山冠戴白纶。
只恐明时收士急,
不容家有两闲人。

中文译文:
茅草搭建的小屋,靠水边竹树的附近,
农耕劳作自在舒畅,像子真一样。
小吏身为官员如今感到疲倦,
先生拥有三亩田地却安于贫困。
想要放弃县尉的职印辞去黄绶官服,
来陪伴山中戴白纶帽。
只是担心明朝时期需要收拢人才,
不容许家中有两个闲散之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写的一首七绝,诗人以和友人正叔共怀其兄之典故为题材,通过对不同境遇下的生活态度的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涯和田园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处茅草搭建的小屋,周围是竹树和水的边缘。这里象征着自然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稼逍遥的农民像子真一样,自在而纯朴,而小吏作为官员则感到疲倦和厌倦。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和态度。小吏希望放弃官场的生活,辞去官职,不再穿黄绶官服。相反,他想来山中陪伴先生,戴起了白纶帽子。这里的山冠和白纶象征着田园生活和自由自在的心态。

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担忧。他担心明朝时期会需要收拢人才,不容许家中有两个闲散之人,这可能使得他的选择变得困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疲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现实对于个人抉择的限制。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表达了对自由自在、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现实局限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