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本来面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华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ào shí běn lái mià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
何见祖师:(名)①学术或技术上创立派别的人。②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③会道门称本会道门的创始人。④旧时手工业者称本行业的创始者。也说祖师爷。
亭亭:(书)①(形)形容高耸:~白杨|翠柏~。②同“婷婷”。
中人:1.中等资质的人。2.中等收入的人家。3.亲信贵宠的人。4.宦官。5.宫女。6.买卖仲介或居中调停的人。7.容貌中等的人。
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上座饮水:喝水。谓清廉。语本《晋书•良吏传•邓攸》:“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给牲口喝水。
自知:1.自身知晓、明白。2.自然知晓。

《南华寺》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南华寺遇见一位塔中僧人,与他交谈后产生的感悟。苏轼借此表达了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以及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失误和悔悟。

赏析:
《南华寺》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苏轼的心境和修行心得。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分析:

1.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这句话表达了苏轼想要认识祖师的真实面目,即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愿望。

2.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塔中人以平和的态度询问苏轼他所见到的事物,暗示塔中人可能是一位高僧,具有深厚的修行境界。

3.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明上座指的是塔中人,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塔中人修行成果的钦佩和羡慕,认为他已经了悟了万法的真谛。

4.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已经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不再受到外在事物的迷惑。

5.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苏轼自称为修行人,意味着他在修行道路上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积累和磨砺。

6.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修行中犯下的错误,导致他受到了长时间的惩罚和谴责。

7.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悔过中真诚地向祖师表达自己的内心真相,以至于感动得泪水如雨般洒落。

8.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向祖师请求指点,希望以祖师的智慧来洗净自己修辞的瑕疵,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纯净。

整首诗词通过对苏轼修行心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在修行中的挣扎和悟道的过程。它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敬重和向往,并通过自省和悔过的态度,向读者传递了关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