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宫神君欲至

出自宋代苏轼的《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gōng shén jūn yù zhì,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
寿宫神君欲至,半夜灵风肃然。
玉玺亲题御笔,金童来侍天香。
礼罢祝融参乘,前驱已过衡湘。
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
圣主,秘祝,丰年,肃然,玉玺,御笔,天香,礼罢,祝融,参乘,前驱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宋神宗时期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圣主新除秘祝,
侍臣来乞丰年。
寿宫神君欲至,
半夜灵风肃然。
玉玺亲题御笔,
金童来侍天香。
礼罢祝融参乘,
前驱已过衡湘。
解剑独行残月,
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
粥鱼已响枯桐。
陂水初含晓渌,
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
红云正绕宫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神宗时期举行祭祀仪式的情景。首先,诗人描绘了圣主(指宋神宗)刚刚除去隐秘的祝福,侍臣们前来祈求丰收的年景。接着,诗人描述了寿宫神君即将降临的场面,半夜的灵风使得氛围更加庄严肃穆。

诗中提到了圣主亲自拿起玉玺题字,金童前来侍奉天香(指祭祀所用的香火)。祭祀仪式结束后,祝融神(火神)参乘已经离开,前驱已经过了衡阳和洞庭湖。

接下来,诗人形容自己解下剑独自行走在残月的光芒下,披衣困倦地躺在清风中。然后他提到了梦中的蝴蝶仍然在飞舞,而鱼粥已经煮熟,枯萎的桐树发出声响。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陂水(指水塘)初露晓渌,稻花半开,散发着秋天的芬芳。皂盖(指轿子)却迎着朝阳,红云正围绕着宫墙飘荡。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词语,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神秘感,以及诗人对自然和宫廷景色的观察和感悟。诗人通过对仪式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