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老学道院。宋代。马廷鸾。白日临晨老可娱,平生有味太玄{左爻右守}。莫将华皓嗤童习,更采玄文扁此庐。
《题老学道院》是宋代马廷鸾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天晨光洒老学道院,老人们的欢乐可娱。
一生追求的趣味如此深奥,太玄的道理无法言表。
不要嘲笑那些华丽的才子,更应该珍惜这座庄严的学府。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老学道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智慧的敬重与赞美。白天的阳光洒在道院中,老人们在这里愉快地度过时光,他们的欢笑和乐趣令人愉悦。作者深深感受到自己一生都在追求着太玄的道理,这种道理深奥无法言表,但却给予了他极大的乐趣和满足。诗词中呼吁人们不要嘲笑那些追求华丽言辞的才子,而应该更加珍惜这座庄严的学府,进一步探索玄妙的文学艺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朴素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学问和智慧的热爱与推崇。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一个老学道院,白天的阳光照耀在其中,老人们在这里度过时光,他们的欢乐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作者深深感受到自己对太玄道理的追求,这种道理无法用语言来完全表达,但却给予了他丰富的人生体验。诗词呼吁不要轻视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人,因为他们也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付出了努力。诗词最后提到了庄严的学府,暗示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呼唤人们珍惜学问和学府的存在,并继续深入研究文学艺术的奥妙。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学问追求的热忱和对学府的敬重之情,同时也传递了珍惜智慧和文化传承的信息。它展示了作者对太玄道理的追求,并呼唤人们不要忽视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人,而要更加珍惜学问和学府的存在。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词句,让人们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人们对智慧和文化的思考和追求。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赠侄孙行深。宋代。王庭圭。头陀未具山僧像,只欠钵囊挑锡杖。我今自是在家僧,汝好将钱买和尚。
梁国祠。唐代。刘禹锡。梁国三郎威德尊,女巫箫鼓走乡村。万家长见空山上,雨气苍茫生庙门。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元代。汤舜民。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夷陵山行用张督学韵。明代。钟晓。窃禄犹供职,行途日自忙。山空花自秀,节近麦初黄。已下忧时泪,犹为吊古伤。莫言且行乐,恰好傍斜阳。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唐代。陆龟蒙。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自嘲老态。宋代。陆游。世念秋毫尽,浑如学语儿。得床眠易熟,有饭食无时。纱帽簪花舞,盆池弄水嬉。从今转无事,静坐不吟诗。
赠医僧鉴清二绝。宋代。苏辙。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八声甘州。宋代。李好古。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__。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
舣斋二绝句 其一。宋代。洪适。野色山光列画图,坐看渔子入菰蒲。恰如放鹢穿三峡,何事航家问五湖。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见赠。宋代。苏辙。偶然倾盖接清言,不觉门前昼漏传。老病低摧方伏枥,壮心坚锐正当年。莫嫌客舍一杯酒,试论灊山三祖禅。明日程文堆几案,只应衰懒得安眠。〈吕前官舒州,问禅灊山。〉
和僧见寄三首 其一。明代。王汝玉。师本林卧人,予亦烟栖客。同在一山中,如何未相识。钟鸣松杪风,惆怅生孤忆。
平沙雁落。宋代。王之道。雨馀湖水吞遥空,前山宿雾开溟濛。坐看雁阵落沙觜,欲下复起摩苍穹。寒芦飞花秋色老,乱扑客衣纷不扫。肃肃惊风忽破行,却似张芝作颠草。
泰山。明代。陈昌。五岳岱居长,自古称泰山。巍然表东极,可望不可扳。七十二代君,封建犹孱颜。中有玉册书,窃弄造化关。读之可毛羽,升仙谅非难。
游囊杂咏五首 其三 如意。明代。胡应麟。摩挲三尺锋,虬龙挂寒铁。万古英雄心,歌成唾壶缺。
段元衡出示与晦翁九日登紫霄峰诗及手帖并及。宋代。赵蕃。文章定价如金玉,入手可知高与低。今代师儒晦庵老,许君先达并江西。
客夜不寐四首。宋代。陈造。阵鸿轇轕上云衢,梦欲成时每破除。少睡更堪寒夜永,新来熟遍少时书。
凉意。宋代。苏泂。凉意满中庭,乾坤洗濯清。鹊河通海浪,萤火乱天星。便觉黄花近,休看白发生。客床眠不稳,起坐听秋声。
送刘进士克立知屯留。明代。傅圭。曾将词赋奏长杨,又捧除书下建章。小邑也应归礼乐,同乡真亦借辉光。离筵春酒沽燕市,匹马秋风出太行。莫为临岐重惆怅,汉庭虚席待循良。
颂古九首·云门放洞山三顿棒二首。宋代。释梵言。汗马功劳要立身,将军一等扫边尘。全身只待英雄士,不遇英雄愁杀人。
答周子翰时游吴越还将归黄州。明代。卢龙云。越航归客又吴骖,仆仆尘途似不堪。万里风云看直北,九天羽翼壮图南。为郎颜驷嗟同滞,入坐崔陵喜共谈。正值楚材徵上国,龙光此日照开函。
二鹊救友。清代。佚名。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病中即事十五首。宋代。赵蕃。风雨虽如晦,鸡鸣不废晨。窗明惊次第,吾卧待逡巡。泣豆因煮豆,柏人何迫人。为家疑宿业,旧学似前身。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清代。佚名。大哉尧乎,南乡垂裳。君哉舜也,拜而奉觞。缫藉光华,鼓钟铿锵。三事稽首,宋德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