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复弃置。宋代。苏轼。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中文译文:
《和陶杂诗十一首》
博大的古真人,
老聃关口的尹喜。
独立于万物之上,
长生只是次要之事。
稚川接近的机会不多,
若有能够接触的机缘,
我曾经登上罗浮山,
寻找着宝贵的东西。
徘徊在朱明洞里,
船自然而然地驶过清澈的沙水。
握满了雪莲的根茎,
叹息着又放弃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陶渊明的回应,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对长生不朽的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追寻真理和意义的困惑。
首先,苏轼提到了“博大古真人”,指的是道家的创立者老聃和佛家创始人老子。他表达了对这两位巨匠的敬仰。接着,他提到“长生乃余事”,意味着他并不以长生为最高追求,而是关注当前的现实生活。
然后,苏轼写道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这里的稚川可能指的是一种追求永生的地方,他表示若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个地方,他会在罗浮山中寻找宝贵的东西,寓意着他对真理和意义的追寻。
最后,他通过描述在朱明洞徘徊、清澈的沙水中自然航行,握满菖蒲根又叹息舍弃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的追寻中的困惑和挣扎。菖蒲根的象征意义可能代表他放弃某些人生追求的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抒发了苏轼对现实生活中的求索与困惑,他在探索真理、追寻意义的道路上,经历了迷茫和放弃,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