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姿不可惜。宋代。苏轼。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雨中看牡丹三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雨中观赏牡丹的景象。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中观赏牡丹三首
幽美的牡丹姿态可爱,也不可惜,
明天东风吹起时更加妖娆。
酒醒后看见了什么呢?
金粉裹挟着青色的花蕾。
千种花朵和百种草,
共同竞相绽放,没有丑陋。
我不忍心让它们沾上泥沙,
像牛油炸饼一样,花瓣掉落。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雨中观赏牡丹为主题,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赋予了高贵、美丽的形象。诗中的牡丹被描绘为幽美可爱,尤其在东风吹起后更加艳丽。作者通过描述牡丹的美丽,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生命的思考。金粉裹挟着青色的花蕾,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延续。花朵和草木共同绽放,没有丑陋之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多样性和美好的理解。作者不忍心让花朵们沾上泥沙,比喻着他不愿意让美好的事物受到污染和破坏。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观赏牡丹的场景,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中的牡丹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作者运用了金粉、青子、牛酥煎落蕊等形象,使诗词更加具体生动。金粉裹挟着青色的花蕾,既表现了牡丹的珍贵和娇嫩,也映衬出牡丹的美丽和高贵。牛酥煎落蕊这一形象则传递了作者对美好事物不愿受到破坏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牡丹为主线,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与苏轼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相契合,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致力于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表达,将雨中观赏牡丹的景象与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思考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