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终未明

出自宋代苏轼的《倦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o chuāng zhōng wèi mí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
长夜:长夜chángyè[endlesslongnight]∶漫长的黑夜长夜沾湿何由彻。∶比喻黑暗的时代。∶整夜;彻夜长夜之饮
小窗:小窗xiǎochuāng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未明孤村犬吠:狗叫。喻小的惊扰。
残月:(名)①农历月末形状如钩的月亮。②快落的月亮:~暗淡。
衰鬓旅怀荒园络纬何成

译文

失眠的人总是厌烦这漫漫长夜,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光亮似的。
荒寂的孤村中传来狗吠声,那是几个行人在残月下赶路。
鬓发早已稀疏斑白,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静。
眼前荒园中阡陌纵横,蟋蟀声声叫个不停,不断空鸣叫哪能有功成?

注释

倦枕:即对枕头厌烦,就是失眠。
未明:未见天亮。
残月:这里当指天将明的月亮。
衰鬓:人老而头发稀少。
旅怀:客居情怀。清:清苦。
络纬:即蟋蟀,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参考资料:

1、袁运.唐宋名诗新译:南海出版公司,1992:398-399

2、邓楚栋.五朝千家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97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已六十四岁。据记载,苏轼于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被贬滴到昌化军(属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谪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人把他赶出来。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筹建一处住宅,名日桄榔庵。   

参考资料:

1、阎兴广.宋诗选读:济南出版社,1993:110-112

赏析

  这是一首感寓诗。首联是对长夜漫漫的怨恨,盼望天亮而小窗未明。颔联由犬吠想到月下行人。更添孤寂之感。颈联由行人转想到自己的飘零生活,虽无政务之累,却也鬓发皆白,感慨不已。尾联借络纬虚织比喻自己政治上的绝望。全诗结构紧凑,联想自然,描写生动,含意深刻。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写失眠的人讨厌夜长,窗户仿佛永远也见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所以“厌长夜”一下句说,但黑夜又偏偏不肯退去,窗户老是不见光亮。“厌”“终”,表明作者失眠时间之久,情绪之烦躁,对天明的切盼。作者失眠之因,不外乎被贬的不幸,对前途的担优,生活的艰难,或者是对自己年老而无所作为的悔恨。看来这些因素可能都有。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作者失眠可能很久了,时间可能是五更以后,天快明了。通常,’深夜是没有行人的,为生计奔波为人多半是黎明以前早起早行,所以引来犬吠。孤村,点明作者自己所处。残月,点明时间。两句简洁形象地写出荒寂的孤村黎明的景象,同时也衬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苏轼此时已经“衰鬓久已白”。北宋官员升沉不定,调动频繁,“莫笑官居如传舍”,谓经常调迁,不能安居,苏轼饱尝其苦,“旅怀”即指此种情况。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这里作者以荒园络纬自比,感叹自己只是空喊,并未做出什么于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终日“织呀织”,“织呀织”的,只不过是空喊,是虚织。

  苏轼《倦夜》中的前四行诗,在艺术上可与李白《静夜思》媲美。同样是写窗前月下,李白写床独不言窗,而必回故乡。此地无声胜有声。东坡写窗而不言床,只字不提故乡。只比李白多闻“一犬吠”,似乎挡着了回乡之路。把他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欲归不能的痛楚写得淋漓尽致。此乃有声胜无声。

  这首诗看上去极有柳宗元诗歌的味道,如“厌长夜”、“小窗”、“孤村”、“残月”、“衰鬓”、“荒园”、“旅怀”再加上静夜犬吠的声音效果,阴阴冷冷、孤独凄苦。柳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便有此感,《郊居岁暮》亦有同趣“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尽落。”可见,苏轼是爱用柳诗的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

  但又像前面所说的一样。苏轼不是在堆砌柳宗元的凄冷意象,而是将其转为己用。就如《倦夜》这首诗,如若粗心读之,或会以为是柳诗,但稍加用心则会发现,这样的诗,只有宋人,只有苏轼才能写出。在柳宗元的诗中这些意象是并列关系,是对仗关系,“······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柳宗元《南涧中题》)“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柳宗元《梅雨》)如是也。而《倦夜》则实不然,它不是一句一景式的,而是一句紧接一句,类似于叙事诗的,之间也有着因果关系。闻得“孤村一犬吠”,才会有“残月”下是否有人行的猜想,从而设想这位行者若不是只身一人,则是很好了。从行者又联想到自己一辈子孤身之旅,感慨万千了。

参考资料:

1、邓楚栋.五朝千家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97

2、阎兴广.宋诗选读:济南出版社,1993:110-112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