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茅未进师

出自明代朱应登的《哀谷亭(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án máo wèi jìn sh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
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
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
()
闻道前茅:(名)古代行军时先头部队以茅为旗,后泛指名次在前:名列~。
居民: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这时,居民可分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团体,但是国际性机构,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挥泪:挥泪huīlèi洒泪、落泪。
旌旗:(名)泛指各种旗帜:~飘扬。
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指绿色。
烽烟:(名)烽火。
鸠声飘梗

《哀谷亭(三首)》是明代朱应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道团营将,
I heard about the generals in the military camp,

前茅未进师。
Leading the troops, but not yet achieving victory.

居民坐涂炭,
The common people suffer in misery,

挥泪望旌旗。
Shedding tears as they gaze at the flags and banners.

柳色烽烟外,
Beyond the willow trees, there is smoke from the beacon fires,

鸠声谷雨时。
The sound of mourning doves echoes during the Valley Rain season.

移家若飘梗,
Relocating is like drifting with the wind,

谁暇念东菑。
Who has time to think of the hardships in the Eastern Fields?

这首诗词以抒发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无奈和痛苦为主题。诗中描绘了战争时期的困境和人民的悲苦情景。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听闻团营将领的消息,他们虽然名列前茅,却未能取得胜利。第二句描述了平民百姓生活在困苦中,他们眼泪汪汪地望着战旗。第三句通过描写柳树和烽火的景象,营造出战争的氛围。最后一句以移家比喻人们四处流离失所,生活艰难,谁还有心思去念念东菑(古代地名,表示人们对家园的思念)。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时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和流离失所的景象。诗中运用了悲凉的意象和婉转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战乱时期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哀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朱应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