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穷恸哭无知者

出自明代赵滂的《读阮嗣宗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ú qióng tòng kū wú zhī zhě,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明月照北林,孤鸿有哀音。
揽衣起坐弹鸣琴,忧忠徘徊独伤心。
可怜堂上生荆杞,空自繁华粲桃李。
种瓜寂寞青门外,采薇怅望西山趾。
芒砀云归大泽空,后百五岁无英雄。
途穷恸哭无知者,沈湎狂言元目公。
()
明月:1.明朗的月亮。2.指明珠。
孤鸿揽衣起坐:起立与坐下;坐立举止。起身;坐起。起居;作息。指起居﹑作息的地方。指私房钱。指离席。
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伤心:因遇到不顺心或不幸的事情而心里感到悲伤、难受。
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荆杞空自桃李:唐代狄仁杰曾向朝廷荐举姚元崇等几十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狄说:天下的桃李都在你门下了。语见《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后以“桃李”喻指所教育的学生:~满天下。
种瓜:栽植瓜果。古时幻术之一种。
寂寞:(形)孤独冷清。[近]寂寥。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解释为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英雄:(名)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好汉。②(名)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人民~。③(形)具有英雄品质的:~人物。
途穷恸哭:放声痛哭,号哭。
无知者

《读阮嗣宗诗》是明代赵滂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明月照北林,
孤鸿有哀音。
揽衣起坐弹鸣琴,
忧忠徘徊独伤心。

可怜堂上生荆杞,
空自繁华粲桃李。
种瓜寂寞青门外,
采薇怅望西山趾。

芒砀云归大泽空,
后百五岁无英雄。
途穷恸哭无知者,
沈湎狂言元目公。

译文: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北方的林木,
孤雁发出悲哀的声音。
我揽起衣袖,坐下弹奏着琴,
忧愁和忠诚在心中徘徊,我独自伤感。

可怜的家园里生长着荆棘和杞梓,
繁华的桃李只是虚幻。
种植着瓜果的田地在青门外寂寞无人,
采摘薇草时望着西山的顶峰感到忧伤。

芒砀的云归于大泽之空,
后来的一百五十年中再无英雄出现。
道路走到尽头,悲恸哭泣的只有无知之人,
沈湎沉溺于疯狂的言辞的是元目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时代的忧愁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明亮的月光和孤雁的悲鸣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揽起衣袖起身弹琴,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内心的忧伤。忠诚和忧愁在他心中徘徊,他独自一人承受着这份伤感。

诗中描绘了家园的凋敝和衰落。荆棘和杞梓的生长象征着困苦和艰辛,繁华的桃李只是虚幻,反映了社会的颓废和衰败。种植瓜果的田地在青门外荒凉寂寞,采摘薇草时眺望西山趾,表达了作者对家园衰败和国家命运的忧伤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则揭示了英雄的缺失和社会的困境。芒砀的云归于大泽之空,暗喻着时代的荒凉和缺乏英雄人物的出现。在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再也没有英雄崛起。途穷之时,只有无知之人哭泣悲恸,而沈湎元目公的疯言疯语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整首诗词以凄凉悲伤的笔调描绘了明代时期社会的困境和作者的忧愁之情。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荣辱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