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送清歌

出自明代金幼孜的《元夕午门赐观灯(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 yuè sòng qīng gē,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五夜开阊阖,千官引佩珂。
御烟浮宝篆,华月送清歌
岁久君恩重,时平乐事多。
金吾知不禁,试问夜如何。
¤
()
阊阖乐事:(名)让人高兴的事情。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元夕午门赐观灯(二首)》是明代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夜开阊阖,
千官引佩珂。
御烟浮宝篆,
华月送清歌。
岁久君恩重,
时平乐事多。
金吾知不禁,
试问夜如何。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在元宵佳节的午门上,举行盛大的灯会场景。五天连续开启午门,千官们佩戴着珍宝闪烁的佩珂,御烟弥漫,宛如宝篆漂浮其中,华丽的明月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岁月的积淀使君主的恩宠更加沉重,时世平安,欢乐的事情很多。金吾卫士知道无法禁止这样的盛况,作者故作疑问,试问这样的夜晚又会如何。

赏析:
这首诗词以华丽的辞藻和绚丽的场景描绘,表现了明代都城的繁华和喜庆的元宵节氛围。午门是明代皇城的重要门户,五天连续开启午门,象征着皇帝对于元宵节的重视和庆祝活动的盛大规模。千官佩戴佩珂,闪耀着光彩,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和富贵。御烟和宝篆的描绘,营造了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明月和清歌则给人以宁静和欢愉的感觉,体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诗词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岁久君恩的沉重和时世平安的欢乐事情,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安定和繁荣。金吾知道无法禁止这样的盛况,作者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于这样的夜晚的好奇和期待。

整首诗词以华丽而瑰丽的描写,展现了明代宫廷的盛况和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繁荣和欢乐的渴望,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金幼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