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江声推月上

出自宋代郑元祐的《寄金山普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yè jiāng shēng tuī yuè shà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金鳌背上郁蓝天,长有神龙卫法筵。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
()
蓝天:蓝天,即地球的大气层,正常情况下常呈现蓝色。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认为频率较高的蓝色光,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散射向四方,这一说法至今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仍广泛接受。但该说法存在明显漏洞,后来19世纪80年代,瑞利发现空气本身的氧和氮等分子对阳光就有散射,而蓝色光(高频光)容易被散射,空气分子的散射就可以作为“天蓝”的主因。1910年爱因斯坦科学解释了蓝天的原因,即空气自身的密度涨落等对阳光的散射形成了蓝天。
浪花:(名)①波浪激起的水。②比喻生活中的片段或现象。

《寄金山普衲》是元代诗人郑元祐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鳌背上郁蓝天,
长有神龙卫法筵。
午夜江声推月上,
浪花如雪寺门前。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景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金鳌背上蔚蓝的天空,金鳌是一种神话中的巨龟,象征着坚固和神圣。神龙是长龙的意象,守卫着法筵,象征着尊贵和庄严。午夜时分,江水的声音推动着月亮的升起,江水泛起的浪花宛如飞舞的雪花,落在寺门前。这些景象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示了自然与宗教之间的和谐与壮丽。

赏析:
《寄金山普衲》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宗教场景,展示了诗人郑元祐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所描述的金鳌背上的蔚蓝天空、神龙守卫的法筵、午夜江声推动月亮升起以及浪花如雪般飞舞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宗教仪式的庄严氛围。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崇高与神奇。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观和宗教元素相结合,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和想象空间。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能体味到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元祐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郑元祐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