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狭三河。元代。戴良。宠极辱会至,势利真祸罗。君看道旁木,几曾成斧柯。世中繁华子,追悔每苦多。芬芳有徂谢,平地生风波。陆机去华亭,苏子狭三河。平生已谓毕,末路其如何。¤
《感怀(六首)(以下《鄞游稿》)》是明代诗人戴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宠极辱会至,
势利真祸罗。
君看道旁木,
几曾成斧柯。
世中繁华子,
追悔每苦多。
芬芳有徂谢,
平地生风波。
陆机去华亭,
苏子狭三河。
平生已谓毕,
末路其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荣华富贵、势利和真正祸患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揭示人们对权势、地位和虚荣的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悔恨和苦痛,表达了对人生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世间的反思和忧虑。下面逐句进行赏析:
宠极辱会至,势利真祸罗。
诗人通过揭示人们对名利的追逐,暗示了权势和虚荣所带来的悲哀和祸患。
君看道旁木,几曾成斧柯。
诗人用道旁的小树木暗喻普通人,表达了他们无法成为有价值、有用之物的无奈。
世中繁华子,追悔每苦多。
诗人批判了世俗的繁华和虚荣,认为追求虚荣只会带来更多的悔恨和痛苦。
芬芳有徂谢,平地生风波。
诗人以花朵凋谢、平地涌起风波的形象,表达了世事无常的真理。
陆机去华亭,苏子狭三河。
诗人引用陆机和苏子这两位历史人物,暗示了人们在名利追逐中所面临的艰难和险阻。
平生已谓毕,末路其如何。
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疑问和思索。他意味深长地提出了问题,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结局。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名利追逐和虚荣的批判,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忧虑。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不要盲目追求虚幻的荣华和权势,同时也呼唤人们对内心的反思和自省。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