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易西没

出自宋代章云心的《古意十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rì yì xī méi,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
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
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
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
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蹷。
孰若缮真性,以自固灵骨。
()
东流:东流,汉语词汇。拼音:dōng liú释义:1、水向东流。2、 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
白日:1、白天2、太阳3、泛指时光
悠悠:(形)①长久;遥远:~岁月。②忧郁:~我思。③闲适;自由自在:白云~。
飘忽:(动)①(烟云等)轻快地移动:缕缕青烟,在山谷中~。②摇摆;浮动:~不定。
迫于:迫于pòyú受到某种压力或限制迫于贫困,不得不住在别人家里
生人:1.指人出生。2.指不相识的人。互相不熟悉的人,陌生人。3.活着的人。4.众人。
昧者自知:1.自身知晓、明白。2.自然知晓。
汩汩:(拟)水流动的样子或流动的声音:河水~地流|山涧流水,~作响。②(书)比喻文思勃发:~然来矣!
利欲:对私利的欲望。
沈厥身真性:真性zhēnxìng∶真的真性近视∶本性;天性颠倒困踣之极,乃得彻见真性。——明·李贽《答马历山书》
灵骨

《古意十四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章云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
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
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
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
利欲沉厥身,其本已先跷。
孰若缮真性,以自固灵骨。

译文:
逝去的河流常往东流,白天容易西落。
广阔的天地之间,两个物体为何飘忽不定。
被促迫于尘世之中,青丝变成白发。
昧者不自知,整天糊里糊涂。
利欲沉迷身心,本质早已被摧毁。
谁能修缮真正的本性,以保护自己的灵魂。

诗意和赏析:
《古意十四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隐喻,逝去的河流和西落的太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在尘世中的匆忙和迷茫,表达了对生活快节奏和物欲的批评,认为这些因素使人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诗中提到的“绿鬓成华发”意指青丝变成白发,是对岁月流转的描绘,暗示人们逐渐老去,光阴不待。同时,诗人也指出,有些人对自己的迷茫和困惑却毫不自知,整天处于迷糊状态,无法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无常。

诗的最后两句呼唤着人们应该修缮真正的本性,以保护自己的灵魂。这种修缮可以理解为对内心的深思熟虑和精神的修行,以抵御外界的冲击和诱惑,保持内心的纯粹和坚定。诗人通过这样的呼唤,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和物欲的批判,同时呼唤人们修缮真性,追求内心的坚守和纯粹。这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深思熟虑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