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鸟影穿红烛去

出自宋代张徽的《惠应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ōu niǎo yǐng chuān hóng zhú q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一家终日在楼台,弈局斜兼画卷开。
幽鸟影穿红烛去,寒蟾光落素琴来。
钓丝暮惹苹间浪,篆石春浮藓上埃。
三数寺通溪畔路,好寻僧借度时杯。
()
楼台:(名)①(方)凉台。②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先得月。
画卷:(名)①成卷轴形的画。②比喻壮丽的景色或宏伟的场面:农民战争的历史~。
红烛

诗词的中文译文:

《惠应庙》
一家终日在楼台,
弈局斜兼画卷开。
幽鸟影穿红烛去,
寒蟾光落素琴来。
钓丝暮惹苹间浪,
篆石春浮藓上埃。
三数寺通溪畔路,
好寻僧借度时杯。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惠应庙的景象和庙内的一家人。他们整天都在楼台上消磨时间,边下棋边欣赏画卷。伴随着红烛的灯光,幽鸟的影子穿行其中,而寒冷的月亮的光芒则透过窗户照在素琴上。黄昏时分,钓线荡起苹间的波浪,篆刻的石头上的春意漂浮着苔藓的尘埃。这庙相连的三座寺庙沿着溪流散布,而好逐僧人找寻安抚自己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禅宗寺庙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庙内的景色和庙中人的休闲、观赏活动勾勒出一个恬静雅致的画面。楼台上下棋、欣赏画卷、与鸟兽为伴,温暖而宁静。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墨汁的黑与红烛的红,寒冷的蟾光与温暖的琴音,冷清的苔藓与春意的篆石,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生动的对比色彩。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寺庙相连的寺庙、僧人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作者对寺庙的敬仰和对精神寄托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禅宗文化的一幅清幽画卷,展现了作者对闲适安宁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