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诗书却好吟

出自宋代徐集孙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ú shī shū què hǎo yí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高蹈槐梢与柳阴,争鸣直到日西沉。
初无识见偏容喙,不读诗书却好吟
风露细餐虽足饱,山林为计更宜深。
所谈幸尔非人事,逆耳从来欠赏音。
()
高蹈槐梢争鸣:(动)比喻在学术问题上展开争论:百家~。
无识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风露山林: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2.借指隐居。3.指隐居之地。4.园林。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人事:(名)①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②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安排。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纠纷。④事理人情:不懂~。⑤人力能做到的事:尽~。⑥人的意识的对象:他昏迷过去,~不知。
逆耳:(动)不顺耳;听着不舒服:~之言。

《蝉》是徐集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蝉声在高高的槐树梢和柳树荫下竞相鸣唱,直到太阳西沉。起初蝉并不懂得辨别善恶,只是凭借本能来鸣唱,却对古诗词一无所知,但却喜欢吟唱。就算吃风露细菌的餐点,也能满足,山林的境地更能深远。他所讨论的是非与世事无关,所以常常被认为是掌声听贬的音乐。

诗意:
这首诗以蝉为主题,写出了蝉自发的鸣唱和吟咏的动态。蝉虽然智慧不足,但仍能自在地表达自己。蝉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非世俗的名利。他们吟唱的动作,不仅通过声音传达,更通过对风露、山林的感受来凝结。此诗意味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纯真的心灵状态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鸣唱和吟唱,表现了蝉自由、热爱生活的精神状态。蝉虽然没有文化修养,不懂得读诗书,但却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满足内心的需求。他们所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诗人通过蝉的形象,隐喻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渴望,并暗示了对世俗评判的不屑和对内心真实感受的重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蝉的形象,展示了蝉独立自由的品质,给人一种豪迈、超然的感觉。这种超然态度对于追求内心宁静的现代人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