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追风到天竺

出自宋代释道如的《偈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mǎ zhuī fēng dào tiān zh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碧眼:绿色的眼睛。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胡僧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木马:1.木制的马。2.运动器械,木制的,略像马,背上安双环的叫鞍马,没有环的叫跳马。3.指形状像马的木制儿童玩具,可以坐在上面前后摇动。
追风:追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uī fēng,指骏马名,也指很酷很拉风的摩托车之类的车子。
天竺:1.古波斯语音译词。印度的古时称呼。2.山峰名。
茫茫:(形)无边无际,让人看不清:人海~。
拍手:(动)两手相合而拍,表示欢迎、赞成、感谢等:~欢迎|~称快。
秋水:(名)①秋天江湖里的水。②比喻女子的眼睛:望穿~。

《偈三首》

一二三,四五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
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
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
归去来兮秋水深。

诗意:
这首诗是释道如写的,他以诙谐的语言和意象勾勒了一个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旅程。诗中使用了一连串的数字和地名,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寻求和追寻的过程,最终归结于归去来兮的领悟。

赏析:
首先,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是一种排列呼应的手法,用来表达不断寻觅的过程。作者提到“碧眼胡僧数不足”,指的是佛教中的法王,即弘法利生的僧人数量不够,仍需更多的人去传播佛法。

接下来,描绘了两段远行的图景。首先是“泥牛入海过新罗”,泥牛是一种古老的玩具,象征着远行,而新罗是当时朝鲜的国号。“木马追风到天竺”中的木马则是指古代的交通工具,象征着长途旅行,而天竺是古印度的称号,表示追寻智慧之地。

第三段则是在描述寻找的过程中的迷惑和困惑。“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天竺遥不可及,寻找的目标似乎变得模糊,不知道该向何处去。而补陀岩是佛教传说中观音菩萨住持法窟的地方,询问观音也是在寻求智慧和指引。

最后,以“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作为结尾。普贤是佛教菩萨之一,拍手呵呵笑表示他对于我们的寻求和困惑不为所动,归去来兮则表达了回归自己内心的领悟,秋水深是一种隐喻,代表智慧和真理的深邃与广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极简的文字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旅程。诗中隐含的思考问题是古代人类对于人生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寻,而最终的领悟则是回归内心、寻找智慧的方向和智慧的存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