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宋代。释道如。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偈三首》
一二三,四五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
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
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
归去来兮秋水深。
诗意:
这首诗是释道如写的,他以诙谐的语言和意象勾勒了一个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旅程。诗中使用了一连串的数字和地名,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寻求和追寻的过程,最终归结于归去来兮的领悟。
赏析:
首先,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是一种排列呼应的手法,用来表达不断寻觅的过程。作者提到“碧眼胡僧数不足”,指的是佛教中的法王,即弘法利生的僧人数量不够,仍需更多的人去传播佛法。
接下来,描绘了两段远行的图景。首先是“泥牛入海过新罗”,泥牛是一种古老的玩具,象征着远行,而新罗是当时朝鲜的国号。“木马追风到天竺”中的木马则是指古代的交通工具,象征着长途旅行,而天竺是古印度的称号,表示追寻智慧之地。
第三段则是在描述寻找的过程中的迷惑和困惑。“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天竺遥不可及,寻找的目标似乎变得模糊,不知道该向何处去。而补陀岩是佛教传说中观音菩萨住持法窟的地方,询问观音也是在寻求智慧和指引。
最后,以“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作为结尾。普贤是佛教菩萨之一,拍手呵呵笑表示他对于我们的寻求和困惑不为所动,归去来兮则表达了回归自己内心的领悟,秋水深是一种隐喻,代表智慧和真理的深邃与广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极简的文字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寻求智慧和真理的旅程。诗中隐含的思考问题是古代人类对于人生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寻,而最终的领悟则是回归内心、寻找智慧的方向和智慧的存在。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其二十五。元代。张昱。清庙上尊元不罩,爵呈三献礼当终。巫臣马湩望空洒,国语辞神妥法宫。
如梦令 和曲山韵。元代。王恽。仁宦须求遭遇。不顾已沾泥絮。攘攘世间人,总被虚名引去。引去。引去。光景促于朝暮。
静观亭抛梁。明代。林光。亭子抛梁亦与诗,东西南北正相宜。乾坤剩有三春意,花鸟那容一老私。洒洒东吴新样制,殷勤多士见心知。尘埃催得人头白,点也何拘不浴沂。
题画。明代。于谦。江村昨夜西风起,木叶萧萧堕江水。水边摐蓼正开花,妆点秋容画图里。小舟一叶弄沧浪,钓得鲈鱼酒正香。醉后狂歌惊宿雁,芦花两岸月苍苍。
灯夕乐舞。宋代。何梦桂。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紫凤笙繁声曼衍,黄龙舞缦影徘徊。香车匝地红尘软,莫遣铜壶漏箭催。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三。明代。方孝孺。祸生既有胎,福茂讵无根。玄理谅不爽,群动何纭纭。商周数百载,积累基至仁。胤嗣岂皆贤,所藉先泽存。后王昧经远,谋虑止其身。于道或隅合,秉心殊未纯。永怀极盛时,民物熙阳春。孟氏好斥霸,恶彼能乱真。
绝句(二首)。明代。安磐。竹杖纶巾避俗翁,闭门终日坐高松。抱琴却是无弹处,流水高山一万重。
送茅侯。明代。高启。欲知难别意,孤棹去还停。候吏分遥迩,离人杂醉醒。城临秋水渡,树带夕阳亭。后夜看吟烛,怜君宿郡厅。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雪峰之子,德山之孙,葛藤牵转难穷根。截断众流见源底,相应函盖同乾坤。长长短短无节奏,绵绵密密忒鹘仓。随波逐浪恁麽去,上船便到家前门。
卢翁挽诗二首 其一。明代。李昌祺。老向夷门受一廛,閒身自在水云边。大梁城里人无数,若个如翁八十年。
相州郡楼赠高秘丞。宋代。四锡。年来归兴忆皇州,频向花时倚郡楼。南陌春光芳树远,西郊山色晚云浮。国家无事边陲静,风俗还淳礼让修。吟得新诗谢知己,将何才术称分忧。
黄知橘柚来诗。宋代。楼钥。一舸放长江,遥林底处黄。自知来橘柚,先已照沧浪。绿叶凝烟密,金苞射日光。相迎苍县雨,暗识洞庭霜。味诧江陵种,庭黄禹庙荒。何如船上看,数里更飞香。
从猎渭川献诗。唐代。魏知古。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伤。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
陈弥高惠诗次韵言谢一首。宋代。王阮。南来日日访人才,始得清诗副所怀。我计已成桴入浮,君行初似橘逾淮。十年旅梦思乘兴,千里征尘忽及阶。见说又为勋业去,独能无意侣洪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