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过不知山隐寺

出自宋代石声之的《游南明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ēng guò bù zhī shān yǐn s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祇应寻胜到林泉,四抱危峰万朵莲。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图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仙。
()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客来开天浮图照水光: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相映:(动)相互映衬:~成趣。
倒悬:(书)(动)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比喻处境十分困苦,危急:解我于~。
非人:(书)(名)不适当的人;不可信任的人:所用~|所赖~。②(形)不人道的;无人性的:~的待遇。
世界: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称。②全球,地球各处。
玉壶:1.:玉制的壶。2.:计时器,即宫漏。

游南明山

祇應尋勝到林泉,
四抱危峰萬朵蓮。
僧過不知山隱寺,
客來方見洞開天。
浮圖照水光相映,
古木依崖影倒懸。
風露了非人世界,
濯縈秋後玉壺仙。

中文译文:

去南明山游玩,

一定会找到林泉,

四周有险峻的山峰,

万朵莲花盛开其中。

僧人路过不知山上藏有寺庙,

客人到来才看到洞门敞开,通向天空。

悬崖上的古老树木,

在水中倒映出幻影。

微风和露水透露着超越人世的境界,

在秋天的尾巴,可以触摸到玉壶仙的存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寻觅胜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南明山的山势险峻,仿佛四周布满了莲花,这种意象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凝重。诗中描述了僧人和客人的不同视角,僧人行过山径,却未察觉山中隐匿的寺庙;而客人到来时,才发现洞门敞开,一片辽阔的天空呈现在眼前。

诗句“浮图照水光相映”,以及“古木依崖影倒悬”描绘了水中映照的图像和崖壁上树木的倒挂影像,增添了诗意的唯美和幻境的氛围。

最后两句“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仙”,寄托了作者对超凡世界的向往,以及在秋天的尾巴,透过风露的感应,可以与玉壶仙接触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向往。其中的“南明山”虽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通过这种虚构的山水形象,传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境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僧人和客人的不同视角,象征着人们对美的感知度的差异。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奇美和诗人内心的澎湃。诗中弥漫着一种幽静而飘渺的氛围,勾勒出了一幅梦幻般的画面。

总之,这首诗借助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超凡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意的崇尚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石声之

...

石声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