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于木末采。元代。方回。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秋天的景象和人生的哀怨展开。诗人以屈原悼念芙蓉花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逝去事物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人提到了胡人在秋天末期采摘的景象,暗示了秋天的临近。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秋树的变化之感,水花高高地堆积起来,给人以壮观之感。
诗人接下来以芙蓉花为比喻,描绘了秋树的美丽。他认为秋树虽然与莲藕不同,却仍然具备一定的姿彩。但是,诗人认为秋树的生长并不坚贞,它在早晨还沐浴在朝露之中,到了傍晚却已经枯萎。
接着,诗人以花草为喻,描述了人世间的浮华。他认为人们只看重外表,却忽略了内在的实质,因此容颜在美貌逝去后就如同凋谢的花朵一样。
诗人表示自己的宅院已经百废待兴,只有一两根树木依然存留。然而,他无能为力地面对子女的态度,他们对待他的爱如同芳茝一般,而非像对待荞麦一样实在。
整首诗词通过秋天的景象和对花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哀怨之情。诗人感慨人事无常,美丽易逝,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外表的追求和轻视内在的现象。这首诗词在描绘秋天的壮丽景色的同时,折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深思。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