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与诗人信宿逗。宋代。崔放之。自从白马驮经始,宝地绀园知有几。今见逍遥岩洞深,啼猿坞接栖禅寺。嵯峨楼阁东西桥,掬水闻香景趣饶。讲经云外天花落,卓锡林边暑气消。尘埃不到松关口,僧老渐随松影瘦。谁知好事眼能青,借与诗人信宿逗。山高地僻月空圆,晨钟暮鼓惊龙眠。看来懒把无生学,长笑一声归钓船。
《栖禅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崔放之。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栖禅寺
自从白马驮经始,
宝地绀园知有几。
今见逍遥岩洞深,
啼猿坞接栖禅寺。
嵯峨楼阁东西桥,
掬水闻香景趣饶。
讲经云外天花落,
卓锡林边暑气消。
尘埃不到松关口,
僧老渐随松影瘦。
谁知好事眼能青,
借与诗人信宿逗。
山高地僻月空圆,
晨钟暮鼓惊龙眠。
看来懒把无生学,
长笑一声归钓船。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从白马驮经始,指的是自从白马背着佛经来到这里开始。
宝地绀园知有几,意思是宝贵的地方,蓝色的园林有多少人知晓。
今见逍遥岩洞深,现在来到逍遥岩洞,洞穴很深。
啼猿坞接栖禅寺,啼猿坞与栖禅寺相连。
嵯峨楼阁东西桥,高耸的楼阁之间有东西两座桥。
掬水闻香景趣饶,捧起水来闻,感受到花香,景致十分丰富有趣。
讲经云外天花落,讲经的声音飘出云外,犹如天花般飘落。
卓锡林边暑气消,佛陀授予的宝贵法器在林边,消散了夏日的炎热。
尘埃不到松关口,尘埃无法飞入松树的关隘。
僧老渐随松影瘦,老僧渐渐随着松树的影子变得瘦削。
谁知好事眼能青,有谁知道好事能让眼睛变得明亮。
借与诗人信宿逗,与诗人一起分享这美好的事情。
山高地僻月空圆,山峰高耸,地方偏僻,空中的月亮圆满。
晨钟暮鼓惊龙眠,晨钟和傍晚的鼓声惊醒了沉睡的龙。
看来懒把无生学,看来作者不愿意专心学习佛法。
长笑一声归钓船,放声大笑,返回自己的钓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僻静的禅寺景象,以及诗人与禅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体验。诗人通过描写禅寺的风景和环境,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的禅寺被描绘为一个宝贵而隐秘的地方,逍遥岩洞深邃,山高地僻,只有少数人知晓。禅寺内的景致丰富多样,有嵯峨的楼阁、水香四溢的桥和美丽的松树关口。诗人在诗中提到了讲经、法器和老僧,这些都是禅修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展示了禅寺的宗教氛围。
诗人通过描写禅寺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他将禅寺描绘为一个远离尘嚣的净土,诗中的景物和声音,如逍遥岩洞、啼猿坞、掬水闻香,以及晨钟和暮鼓,都展现了禅修生活的宁静和内心的安宁。
然而,诗人在最后几句中表达了一种不愿专心学习佛法的态度,他笑着返回自己的钓船,似乎对禅修生活持有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禅修生活的一种调侃或者对俗世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寺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俗世生活的一种调侃和追求自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