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与(二首)

感与(二首)朗读

《感与(二首)》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两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感与(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病骨愁寒忆见春,
及观春色却愁人。
转添细草当门径,
不惜秾华委路尘。

去国杜鹃红泪尽,
伤时庾信白头新。
风波满地鸬鹚鸟,
相趁衔鱼饱一身。

译文:
病弱的身躯感受到寒冷,愿意回忆起春天的景色,
然而当我真正看到春色时,反而更加感到忧愁。
细草已经长满了门前的小径,
我不怕它们被尘土所掩埋。

离开故乡的时候,杜鹃的红泪已经流尽,
在我伤感的时候,庾信已经白了头发。
风浪中满地是捕鱼的鸬鹚鸟,
它们相互携带着饱食的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在病弱中回忆起春天的美景,然而当他真正看到春色时,却引发了更深的忧愁。诗中的细草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它们生长在门前的小径上,尽管会被尘土所覆盖,但它们仍然坚韧地生长着。这种意象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和挫折的精神。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离开故乡后的困境和失落。杜鹃的红泪已经流尽,象征着离别与伤感的终结,而庾信的白发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沧桑的痕迹。最后两句描绘了风浪中的鸬鹚鸟,它们在逆境中努力捕鱼,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里通过鸬鹚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态度。

赏析:
《感与(二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逆境的坚持。细草和鸬鹚鸟都成为诗中的象征,展现了生命力和奋斗的精神。整首诗以感慨与思索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自我奋斗的鼓励。这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朗读
()

猜你喜欢

冬冬城鼓动,稍稍林鸦去。柳意不胜春,岩光已知曙。

寝斋有单祶,灵药为朝茹。盥漱忻景清,焚香澄神虑。

()

粲若唐宸翰,森然宋赐书。宝藏经阁上,光动道场初。

川岳留奇观,风云绕净居。何时能一到,银钥借开鱼。

()

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搜山羽骑乘风引,

下濑楼船背水分。天际兽旗摇火焰,日前鱼甲动金文。

()

穷冬逆旅身,薄宦此艰辛。
渡水添愁思,看山忆故人。
烟生村落晚,雨过竹松新。

()

平冈跃过大江心,冈畔城墉上碧岑。草舍聚成新市井,桃蹊引入旧园林。

七层塔在禅衣绝,诸寨兵屯使节临。三两故人留缱绻,舟行不待一杯斟。

()

檐多山鸟啼,山外玉为溪。
林树若又长,塔峰应更低。
数僧归似客,一佛坏方泥。

()

晴日初生禁籞春,苑花宫树一番新。君王勤俭无行乐,只作银钩赐近臣。

()

流传晨肇隐无踪,搜发仙源属郑公。百尺灵泉清澈底,千寻苍玉势凌空。

飘香故迹人虽到,采药巅崖路不通。二女深沉断消息,桃花依旧笑春风。

()

蟾蜍夜作青冥烛,螮蝀晴为碧落梯。

好个分明天上路,谁教深入武陵溪。

()

寿高由是?耽家。斜日对馀霞。不觉尽成皓鬓,难得再如鸦。牙渐朽,眼蒙纱。少光华。残年何异,雨打衰桐,风撼狂花。

()

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

青山恋去国。应识长安旧客。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

()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
心含恶毒气炎炎,倒捉粗桡管甚天。
打得夹山撺入水,趁无入见急翻船。
()
近腊景和,故山可过,足下听余述。
便自往山中,憩精蓝,与僧饭讫。
北涉灞川,明月华映郭,夜登华子冈头立。
嗟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蒙笼。
()

推出睦州担版汉,是圣是凡齐赞叹。十方世界绝冤亲,不用藏身更吞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