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花秀禅门。明代。王恭。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倏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初秋同叔弢彦时游崇山兰若》是明代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
倏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
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和朋友叔弢彦一同游览崇山兰若的初秋景色。作者厌倦了喧嚣和纷扰的生活,寻找幽静之地,给予自己一个孤独的园林。忽然间来到香林之下,仿佛置身于桃花源般的美景之中。一只鸟儿落在天空的明镜中,千朵鲜花绽放在禅门前。作者感慨自己的修行之路尚浅,言说甘露的言辞是多么的谬误。月色隐匿着秋天的思绪,荷花的香气清澈着夜晚的魂灵。最终,作者渴望能偶然获得缁衣锡杖,永远超越尘世的喧嚣。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自然和超脱尘世的向往。作者通过描绘初秋的景色,展现了对纷杂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自然的追求。香林和桃花源的描绘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让人们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诗中的鸟落天镜和千花秀禅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诗的最后,作者希望能获得缁衣锡杖,成为僧人般超越尘世的存在,达到心灵的安宁与超然。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初秋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给人以一种宁静与超越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对自然和内心净化的渴望。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