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消八月烽

出自明代李邺嗣的《哀甬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xiāo bā yuè f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春。
()
愁云:愁云chóuyún云气阴霾暗淡,比喻忧虑郁闷的神情或凄凉的情景愁云满面
日日:日日rìrì天天。∶一天一天地。
白草:白草báicǎo指一种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北风卷地白草折。
青松:苍翠的松树。
三江:1.古代若干水道的合称。2.指代蜀地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3.指代广东的西江、北江、东江。4.指东北的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新春:(名)春节以后的一二十天。

《哀甬东》是清代李邺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战垒村村见,
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
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
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
比屋有新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哀悼和对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作者感叹战争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悲伤,愁云密布,痛心于乱葬的尸骸争夺着稀疏的白草,古老的墓地中的青松也逐渐凋零。诗中提到了三江鼓声不断,八月的战火烽烟难以平息,彰显了战乱的持续和猛烈。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相比之下,山居生活更加美好,仿佛住在山中就能拥有新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愁云、乱骸、失青松等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悲痛。同时,诗中的三江鼓声和八月烽火的描绘,营造出紧张和苦难的氛围,展示了战乱的残酷和持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山居被描绘为一个安宁、宜人的地方,与战乱的现实形成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宁静和幸福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短小精悍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同时,山居的描绘也给人以希望和寄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邺嗣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李邺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