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诏不肯起。宋代。刘宰。细柳真将军,劲气可立懦。向来拯时危,功略天下半。屡诏不肯起,出处县自断。十载山泽游,万念春冰涣。何当求识面,介子同里闬。
诗词:《寄同年朱景渊通判八首》
细柳真将军,劲气可立懦。
向来拯时危,功略天下半。
屡诏不肯起,出处县自断。
十载山泽游,万念春冰涣。
何当求识面,介子同里闬。
中文译文:
细柳真将军,意志坚定而不怯懦。
向来拯救时代危难,功绩占据天下一半。
屡次受到召命,却不愿起身,宁愿身处县城自生自灭。
十年间在山野中流浪,万般念想如春冰融化。
何时能够寻求知识面,与朋友介子同在一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刘宰写给同年朱景渊通判的八首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朱景渊的钦佩和赞美。诗人称赞朱景渊像一位细柳般纤细的将军,意志坚定而不怯懦,具备强烈的斗志。
诗人认为朱景渊一直以来都在拯救时代的危难,他的功绩在天下间占据了一半。然而,朱景渊多次受到召命,却不愿意起身行动,宁愿留在县城中自生自灭。这可能是因为他对朝政的不满或者是对官场的疲倦。十年间,朱景渊在山野中漫游,内心中的种种念想如春冰融化一般,渐渐消散。
诗人希望朱景渊能够寻求更广阔的知识面,与自己的朋友介子一同在一起。这里的“介子”可能是指朋友的名字,也可能是指学问渊博的人。诗人希望朱景渊能够通过与他人交流,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整首诗以朱景渊为主题,通过对他的称赞和期望,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意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盼。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朱景渊坚定意志和追求知识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对官场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