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亦肯来。宋代。陈傅良。因山为高下,因水为纵横。恣花欲何之,勿挠所性清。却愁雪太深,瞻言不胜情。有时亦肯来,当我户牖明。
《和张倅唐英咏梅十四首》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因山为高下,因水为纵横。
恣花欲何之,勿挠所性清。
却愁雪太深,瞻言不胜情。
有时亦肯来,当我户牖明。
诗意:
这首诗词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思考。诗中以山水为象征,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纵横自由的品质。梅花在自然界中独立高傲,不受花丛的束缚,保持着清雅高洁的本性。作者寄托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坚韧和独立的品质。首句“因山为高下,因水为纵横”,以山水的形式来表达梅花的姿态和气势,突出了其高傲的特点。接着,“恣花欲何之,勿挠所性清”表达了对梅花自由自在的崇敬,呼吁人们不要去破坏梅花的本性和纯洁。然而,“却愁雪太深,瞻言不胜情”一句则传达了作者对梅花孤高清雅的忧虑和思考,认为梅花的高洁往往难以被人理解和接纳。最后一句“有时亦肯来,当我户牖明”表明梅花在寒冷的冬季里依然能够绽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和独立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思考。通过山水的象征、对梅花的咏叹,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纯洁高雅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该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清雅高洁品质的推崇,给人以清新、高远的意境感受。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