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嗣草仪书未奏。宋代。张焘。本朝文物盛西州,独得宗公荐冕旒。稷嗣草仪书未奏,茂陵辞客病无瘳。一门歆向传家学,二子机云并隽游。守蜀无因奠尊酒,素车应满古原头。
《挽老苏先生》是宋代张焘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本朝文物盛西州,
独得宗公荐冕旒。
稷嗣草仪书未奏,
茂陵辞客病无瘳。
一门歆向传家学,
二子机云并隽游。
守蜀无因奠尊酒,
素车应满古原头。
诗意:
这首诗是张焘挽歌已故的苏先生,表达了对苏先生的怀念和对他的赞美。苏先生在宋代被宗公赞扬为冕旒(即冠冕堂皇)之选,是当时文化昌盛的西州的杰出代表。然而,他未能亲自传授他的学问,也未能完成他的著作。另外,苏先生的儿子们才华横溢,但他们都游历四方,无法守蜀并向父亲表达敬意。因此,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苏先生的深深怀念和遗憾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苏先生的钦佩和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性。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了宋代的西州文化昌盛,以及苏先生得到宗公的赞扬。这一句揭示了苏先生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声望。
接着,诗中提到了苏先生未能完成他的著作(稷嗣草仪书未奏),以及他的儿子们在外游历无法回来守蜀。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苏先生未能完成心愿和儿子们无法履行孝道的遗憾之情。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苏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他希望能向苏先生学习,并将他的学问传承下去。同时,他也希望苏先生的儿子们能早日归来,以向父亲表达敬意。这些感人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
总体来说,《挽老苏先生》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已故苏先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家族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以及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示了宋代社会中对教育、孝道和家族传承的重视。
(1013—1082)宋临濮人,字景元。张奎子。举进士。为单州通判,知沂、潍二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会河决商胡,被免职。复提点河东、陕西等路刑狱。英宗治平四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徙瀛州。神宗熙宁中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才智敏给,颇有治绩。...
张焘。(1013—1082)宋临濮人,字景元。张奎子。举进士。为单州通判,知沂、潍二州,改提点河北刑狱、摄领澶州,会河决商胡,被免职。复提点河东、陕西等路刑狱。英宗治平四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徙瀛州。神宗熙宁中判太常寺,知邓、许二州。才智敏给,颇有治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