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声不为无风静。宋代。陈造。江漾晨光入县门,楼斜晚影到渔村。海声不为无风静,山色居常带雾昏。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浮生寄寓君恩重,未觉天涯异故园。
《即事》
江漾晨光入县门,
楼斜晚影到渔村。
海声不为无风静,
山色居常带雾昏。
问俗即今防愒日,
来时抚事错销魂。
浮生寄寓君恩重,
未觉天涯异故园。
中文译文:
晨光洒在江面上,
照进县城的大门。
夕阳斜斜映在渔村,
晚影随着楼阁而延伸。
海浪声此刻并非无风平静,
山色常常带着雾气昏暗。
寻问世俗如今如何防备着一日的愁忧,
来时沉浸于琐事之中,错失了销魂的美好。
人世间的寄托全仰赖着君恩的厚爱,
尚未意识到天涯海角与故园的异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陈造的作品,通过描绘江面的晨光和县城的大门,以及晚上夕阳斜照下的渔村和楼阁的影子,展现了一幅自然景色的图景。诗中提到海浪声和山色,分别表达了海和山的特点。海浪声不因无风而平静,提示了世间的变幻无常;山色常常被雾气所笼罩,暗示了人事的迷离和不可预测性。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现世的疑惑和困惑。他提问世俗的行为是否能够抵御愁苦和忧虑,并反思自己在琐事中迷失了心灵的美好。这部分内容揭示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和对内心追求的反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寄托在君恩之下的浮生的感激,但他仍未察觉到天涯海角的异境与故园的差异。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异乡生活的不适和对故土的乡愁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困扰的追问和对君恩的感激,并在最后点出了对故园的思念。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