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知已有殊恩。清代。李鸿章。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赴试途中有感》是清代李鸿章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赴考途中的心情和思绪,表达了对功名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局促真如虱处裈,
思乘春浪到龙门。
许多同辈矜科第,
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
半生知已有殊恩。
壮怀枨触闻鸡夜,
记取秋风拭泪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赴试途中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首句“局促真如虱处裈”,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局促和不安。这里的“虱处裈”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情的焦躁和局促感。
接着,“思乘春浪到龙门”,以浪花拍打船头的景象作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渴望。龙门是传说中有升官发财之意的地方,这里暗示了作者对功名的向往。
接下来,“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描绘了许多同辈已经考中功名,而自己却未能如愿的情景。这里的“年华付水源”意味着时光已逝,年轻的时光已经付之流水。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作者用“两字功名”来代指自己渴望获得的功名,而“热血”则表达了他为之付出和努力的热情。
最后两句“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听到鸡鸣时的壮志和秋风拭泪的情景。这里的“壮怀枨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壮志和抱负。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赴考途中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功名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展示了作者对功名的向往、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带给读者一种深思和共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