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五两月逢三。清代。张问陶。风回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阳湖道中》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者是张问陶。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风回五两月逢三,
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
冶红妖翠画江南。
这首诗描绘了阳湖道中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对诗词的意境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现了阳湖道中的美景和独特的风情。首先,诗人描述了阳湖道中的天气和季节。"风回五两月逢三"表达了五两月(即农历五月)的风景,在农历的第三个月份中。这里的"风回"可能指的是风向逆转,意味着季节的变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行船的情景。"双桨平拖水蔚蓝"形象地描绘了双桨在蔚蓝的水面上划动的景象。这句描写给人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也暗示了阳湖道中的水域宽广和清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桃花和柳树,展示了阳湖道中的自然之美。"百分桃花千分柳"形容了桃花和柳树的茂盛程度,给人以繁花似锦、绿意盎然的感受。"冶红妖翠画江南"则将阳湖道中的景色形容得如同一幅绘画般的美丽。"冶红"指的是桃花的绚丽色彩,"妖翠"则指的是柳树的嫣绿色彩。整句表达了江南地区典型的风景和色彩。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阳湖道中的美景,将自然景色与江南地区的典型特色融合在一起。通过对风景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阳湖道中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能品味到江南地区特有的风情。这首诗词在表达自然美的同时,也增添了对江南地区的向往和赞美,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张问陶。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