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著浮沉用意深

出自宋代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zhe fú chén yòng yì shē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
吾耻不为知害性,等闲轻动望鱼心。
()
人言:人言rényán[people'swords]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垂钓:(动)垂着鱼钩钓鱼。
浮沉:(动)在水中时上时下。比喻跟着世俗的变化随波逐流。也比喻境遇地位的升降起落:与世~|宦海~。
用意:(名)意思;意图;企图。
知害性等闲:(书)①(形)平常,不算一回事:~视之。[近]平凡。[反]非凡。②(副)轻易,随便: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③(副)无端;平白地:~平地起波澜。

诗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人言垂钓辩浮沉,
辩著浮沉用意深。
吾耻不为知害性,
等闲轻动望鱼心。

中文译文:
人们谈论着垂钓的得失,
就垂钓的得失争辩不休。
争辩著垂钓的得失意义深远。
我感到耻辱,不愿为了得失而知觉受损,
随随便便地移动目光,凝视鱼的内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垂钓的思考和不同于常人的态度。诗中的“人言垂钓辩浮沉”指的是人们对垂钓的得失进行争论和辩论,将垂钓的表面现象与深层意义相辩证。而作者则深感耻辱,认为知觉受损是无法为了得失而轻易改变视角的。他以一种深入内心的态度,注视着鱼的内心,表达了超越物质利益的追求。

这首诗词通过对垂钓的思考,探讨了人性、追求和价值观的问题。作者以一种不被世俗迷惑的态度,提出了对于知觉和内心的保持纯粹的要求。他拒绝了为了得失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传达了对于追求真实和深刻的思考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垂钓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真实和深刻的思考的态度,以及对于内心纯粹性的坚持。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引发人们对于个人价值观和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