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舆东去此为轻

出自宋代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án yú dōng qù cǐ wèi qī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
銮舆:1.亦作銮驾。2.天子车驾。3.借指天子。
不服:不服bùfú∶拒绝服从不服指导∶认为裁决不公,拒绝承认不服裁判∶拒绝承认不服罪不服老∶不同意,持不同意见对大家的批评不服∶不适应水土不服不服bùfú在诉讼或起诉过程中就法官的裁决或法官主管的某件事[向陪审团]在口头或以书面声明不接受。
奔腾:(动)形容许多马跳跃着奔跑,或水流湍急沸腾的样子。
怒声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引长河贯洛城,
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
日夜奔腾作怒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长江流经洛阳城的景象。诗人以洛阳为背景,描述了长江自西向东奔流,途经洛阳时显得轻盈飘逸。长江浩荡的洪水不服被天津(指津河)所束缚,日夜奔腾,发出怒吼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长江和洛阳的描绘,表达了长江的壮丽和洪水的激烈。诗人邵雍以巧妙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首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诗歌的主题,通过"谁引长河贯洛城"表达了长江的伟力和深远的影响。接着,诗人以"銮舆东去此为轻"来形容长江经过洛阳时水势的轻盈和流动的自由。这里的"銮舆"指皇帝的御车,用以象征长江的威严和自由奔放。

接下来的两句"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表达了长江洪水的不受束缚和狂野之态。"洪涛"象征长江的巨大浪潮,"天津束"指津河作为天然界限的束缚。长江不受束缚,日夜奔腾,发出怒吼声,显示了长江的力量和激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长江和洛阳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生命的活力。诗人以简练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长江的气势和洪水的狂野,给人以震撼和豪迈的感觉。这首诗词以雄浑豪放的笔触,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