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向南都乘顺流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àn xiàng nán dōu chéng shùn li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昔见相公登瀛洲,今见公子为校雠。
鲲鹏变化三十载,我生安得不白头。
君前拜恩父前庆,暂向南都乘顺流
南都留守颇为喜,将吏入贺靴声遒。
酒舁银瓮羊脔炙,上下和煦移凉秋。
归来却上柳堤路,西风健马控花虬。
()
公子:(名)旧时称诸侯、官僚的儿子,后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校雠鲲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变化:(动)①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得与原来不同:~多端|情况不断~|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着~。②事物产生的新情况: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安得: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2.岂可。如:“安得无礼”、“安得如此”。3.哪里能够得到。
白头顺流:顺着地势而流动。顺着水流。比喻顺应社会潮流。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比喻安定的社会。顺利,顺当。传说中的雷电名。
和煦:(形)暖和;温暖。

《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是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见相公登瀛洲,
今见公子为校雠。
鲲鹏变化三十载,
我生安得不白头。
君前拜恩父前庆,
暂向南都乘顺流。
南都留守颇为喜,
将吏入贺靴声遒。
酒舁银瓮羊脔炙,
上下和煦移凉秋。
归来却上柳堤路,
西风健马控花虬。

诗意: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刘元忠学士返回南京的作品。诗人回顾了过去曾见过刘元忠的父亲(相公)在仙境瀛洲登临,而现在则见到他的儿子(公子)正在勤学苦练,为报效国家而努力。诗人提到了鲲鹏的传说,表示刘元忠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变迁,而自己也已经年事已高,不禁感叹时光匆匆,如何能够不生白发。诗人表达了对刘元忠的敬佩和祝福,希望他顺利地乘着顺流返回南京。他还描绘了刘元忠回到南京的场景,南京的留守官员以及将领们欢喜迎接他的盛况,鼓舞人心的贺礼声不绝于耳。诗人描述了丰盛的宴席和美好的秋天景色,彰显了欢乐和温馨的氛围。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回到家后骑马行走在柳堤之上,感受着秋风的舒爽,展现了回归平静生活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刘元忠的敬佩和祝福之情。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诗人展示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年老之后的感叹。诗中的鲲鹏传说象征了壮志未酬的人生,而刘元忠则成为了追求理想和报效国家的典型代表。诗人通过描绘南京留守官员的欢迎场面和丰盛的宴席,展现了刘元忠在南京的地位和荣耀,彰显了国家对他的重视。最后,诗人以回归家园的景象作为结束,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忠诚、奋斗和家国情怀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