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哭悲欢城市间。唐代。白居易。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明日登上老君阁望洛城,
送给韩道士。
风景烟火在清明的日子里,
歌声和哭声在城市之间交织。
有什么事情不随着东洛水流动,
又有哪个人家葬在北邙山。
中桥上车马不断,
下渡口船只也不闲置。
墓地堆积着人们的忧扰,
远望辽东的鹤再次飞翔。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登上老君阁,俯瞰洛阳城的景象。清明时节,洛阳城的景色美丽而繁华,但也流露出人们悲欢离合的情感。诗人观察到东洛水的流动不停,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而北邙山上又有人埋葬,暗示生死的无常。中桥上车马不断,下渡口的船只也忙碌不停,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喧嚣。然而,墓地中人们的扰乱和辽东鹤的飞翔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对洛阳城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通过描绘洛阳城的繁华和人们的喧嚣,与墓地中的忧扰和辽东鹤的飞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使诗词更加凸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引起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生死的深思。
此外,诗词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风光烟火、歌哭悲欢、车马长无已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洛阳城的繁华和喧嚣。整首诗词以景物写人,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繁忙喧嚣中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城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思考空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