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久犹牵去梦

出自宋代向滈的《西江月》,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ié jiǔ yóu qiān qù mè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门柳疏疏映日,井桐策策翻秋。
萧条不似那时游。
只有山光依旧。
别久犹牵去梦,怀多还惹新愁。
吹箫人在雁回州。
不管沈郎消瘦。
()
映日策策不似只有:(连)表示必要的条件关系(常跟“才”呼应):~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任务完成。
依旧:(动)照旧,像过去一样:山河~。②(副)仍然,还是如此。[近]依然|仍然。
吹箫: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清钱谦益《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2.用伍子胥吴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唐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郁达夫《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簫。”详“吴市吹簫”。3.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唐白居易《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沈郎消瘦:(形)(身体)瘦弱:身躯日见~。

《西江月》是宋代诗人向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门柳疏疏映日,
井桐策策翻秋。
萧条不似那时游。
只有山光依旧。
别久犹牵去梦,
怀多还惹新愁。
吹箫人在雁回州。
不管沈郎消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故乡的景象,门前的柳树稀疏地映照着阳光,井边的桐树叶子翻飞着,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故乡的景色变得萧条,不再像过去那样热闹。然而,只有山光依旧,回忆依然清晰。作者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但思念之情仍牵引着他的梦境,让他心中充满新的忧愁。在雁回的州城里,有一位吹箫的人,沈郎,他的消瘦与作者无关。

赏析:
《西江月》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人用柳树、桐树等景物描绘了故乡的变迁,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诗中的“山光依旧”一句,表达了时间变迁中唯有自然山水依然不变的意境,同时也隐含着对故乡美好回忆的坚守。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离别之痛和对新生活的困惑。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心中仍然牵挂着过去的梦境,思念之情不断引发新的忧愁。最后两句以沈郎消瘦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他人命运的无奈和漠然态度,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离乡背井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个别人物的描写,展示了社会中冷漠和疏离的一面。这首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深情厚意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向滈

向滈字丰之,号乐斋,开封(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自小便会作诗,才气高而生活穷困,他妻子的父亲曾因为他贫穷将他的妻子嫁于别人,他的妻子却毅然回来,同向滈白头偕老。代表作有《如梦令》、《卜算子》、《西江月》等,收录于《乐斋词》。...

向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