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摇烛影

出自宋代吕胜己的《谒金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ēng é yáo zhú yǐ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秋夜静。
屋上狂风初定。
两两啼蛄相答应。
灯蛾摇烛影
枕上鸡声遥听。
起舞良宵偏永。
明日谩寻吊剑整。
衰颜重揽镜。
()
狂风,初定,答应,灯蛾,烛影,良宵,衰颜,揽镜

《谒金门》是宋代吕胜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夜静。
屋上狂风初定。
两两啼蛄相答应。
灯蛾摇烛影。
枕上鸡声遥听。
起舞良宵偏永。
明日谩寻吊剑整。
衰颜重揽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坐在屋里,狂风刚刚停歇,听到了两只啼叫的蟋蟀轻声应和。灯蛾的飞舞摇动着烛光的影子。诗人躺在床上,遥听着远处的鸡鸣声。他起舞于美好的夜晚中,感觉时间停滞。但明天,他将不得不去寻找他失去的剑,整理衰老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狂风初定和啼蛄相应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安静和宁静的氛围。灯蛾摇动烛光的影子,给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感觉。诗人躺在床上,远处传来鸡鸣声,这种遥远的声音进一步加强了夜晚的寂静感。他感受到夜晚的美丽和宁静,以至于他觉得时间停滞,良宵仿佛永恒。然而,最后两句诗提醒了诗人明天的任务,他必须去寻找他失去的剑,并整理自己衰老的容颜。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不可避免的衰老的思考,给了整首诗以深刻的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秋夜的宁静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对衰老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吕胜己

[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从张栻、朱熹讲学。工汉隶。父吕祉,绍兴七年(1147)于淮西兵变死后,敕葬于邵武,胜己因家焉。从朱熹讲学。仕为湖南干官,历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罢。罢官后至长沙,有《满江红·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贬罢归次长沙道中作》词。官至朝请大夫。...

吕胜己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