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图即事三首

后图即事三首朗读

这首诗词是宋代邵雍创作的《后图即事三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太平身老复何忧,
景爱家园自在游。
几树绿杨阴乍合,
数声幽鸟语方休。
竹浸旧径高低迸,
水满春渠左右流。
借问主人何似乐,
答云殊不异封侯。

中文译文:
太平时代,人们年纪渐长又有何忧,
我喜爱这美景,自在地游玩在家园。
几棵绿杨树的阴影时而合拢,
几声幽鸟的鸣叫渐渐停息。
竹子沐浸在旧径上,高低起伏跳跃,
水满春渠,左右流淌。
我问主人,你觉得何等快乐,
他回答说,与封侯并无二致。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个太平时代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赞美。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家园中自由自在地游玩,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绿杨树的阴影时而合拢,幽鸟的鸣叫也渐渐安静下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还描绘了竹子沐浸在旧径上,水满春渠左右流淌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流动。最后,诗人询问主人,问他觉得何等快乐,主人回答说与成为封侯并无二致,表达了对这种宁静与满足生活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家园中的景色,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出宁静、和谐和自由的氛围。诗中的绿杨树、幽鸟、竹子和春渠等形象,构成了一个美好的自然画卷。最后的对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认为享受这样的生活与成为封侯并无二致,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心灵世界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太平时代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意深远的对话,诗人呈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宁静与满足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风千里,不隔丝头。
脱尽情尘消息在,芦花江上月明秋。
()
艳冶风情天与措。
清瘦肌肤冰雪妒。
百年心事一宵同,愁听鸡声窗外度。
信阻青禽云雨暮。
()
累疏皆中寝,孤忠奈众咻。
人方袖瓦送,君独举幡留。
不记邯郸梦,犹贪洛社游。
而今都已矣,恸哭过西州。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

岂无和靖诗,亦有广平赋。
多为花写真,终难尽佳处。

()

每忆疏诗卷,何期共酒尊。高栖子苕霅,孤宦我湘沅。

暮夜风仍吼,途穷志自存。悠悠几山岳,泛泛一乾坤。

()

江头春日高,看尔乘流去。
淑气澹宜人,淮山雨边曙。
田鼠方化頠,岸柳未成絮。

()

赢得閒身便入山,只留名字在人间。最怜白发多情者,直待移文始厚颜。

()

龙钟尘满衣,特特叩柴扉。
暂慰经年别,人惊千里归。
山川秋末后,风雪雁来稀。

()

为愿残阳堕地迟,望中灯火转迷离。群山偃蹇都能隐,双雁回翔何所悲。

一暝欲收江海去,回头如接混茫时。篱边剩有微光在,珍重秋心好自持。

()

松棚寻丈地,客至共开颜。堪笑杜陵老,坐思千万间。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