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兴味深

出自宋代张抡的《阮郎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lín xìng wèi shē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炎天何处可登临。
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
都无烦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
山林兴味深
()
登临:(动)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松风空山:空旷的山谷。
披襟: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亦作“[[披衿]]”。犹披心。谓推诚相与。
城市:(名)工商业、交通运输都比较发达,非农业人口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山林:1.山与林。亦指有山有林的地区。2.借指隐居。3.指隐居之地。4.园林。5.山林体文章的省称。
兴味:(名)兴致:~盎然|~索然。

《阮郎归》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天何处可登临,
须于物外寻。
松风涧水杂清音,
空山如弄琴。
宜散发,称披襟,
都无烦暑侵。
莫将城市比山林,
山林兴味深。

译文:
在炎热的天气中,何处可以登高远眺,
必须去追寻超然的境界。
松树的风声与涧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空山犹如弹奏着琴声。
宜散发自然,舒展衣襟,
一切都没有被烦躁的暑气侵扰。
不要将城市与山林相比较,
山林中的乐趣更加深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炎热夏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宁静的渴望。诗中的"登临"和"物外寻"表明诗人渴望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体验,想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忧。松树的风声和涧水的清音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美妙的和谐,空山的景象也像是在弹奏着美妙的琴音,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感觉。

诗人提到"宜散发,称披襟",表达了对于自然的随性和舒适的态度,意味着应该让自己的头发自然散开,衣襟舒展,不受束缚。诗人进一步强调"都无烦暑侵",暗示在山林之中可以远离热浪和烦躁,感受到清凉和宁静。

最后两句"莫将城市比山林,山林兴味深"是诗人的寄语,他告诫人们不要将城市的喧嚣与山林的宁静相比较,因为山林中的乐趣更加深远。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林的喜爱和追求,认为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林的静谧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渴望,以及他对大自然美好与城市喧嚣的对比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音乐的比喻,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抡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张抡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