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我归来不早。宋代。晁补之。常岁海棠时,偷闲须到。须病寻芳懒春老。偶来恰值,半谢妖饶犹好。便呼诗酒伴,同倾倒。繁枝高荫,疏枝低绕。花底杯盘花影照。多情一片,恨我归来不早。断肠铺碎锦,门前道。
《感皇恩(海棠)》是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常岁海棠时,偷闲须到。
每到海棠盛开的季节,我总是偷得闲暇来欣赏。
须病寻芳懒春老。
虽然年事已高,但我仍然热衷于寻找美丽的花朵,懒散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偶来恰值,半谢妖饶犹好。
偶然来到这里,正好赶上海棠花已经开放了一半,它们依然美艳动人。
便呼诗酒伴,同倾倒。
于是我便招呼诗人和酒友们一起,共同陶醉于这美景之中。
繁枝高荫,疏枝低绕。
海棠树上的繁密枝叶高高荫蔽,而疏疏落落的枝条低低绕地。
花底杯盘花影照。
花朵的倒影映照在酒杯和盘子上,美丽的花影在其中闪烁。
多情一片,恨我归来不早。
这片花海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可惜我来得太晚了。
断肠铺碎锦,门前道。
绚烂的锦缎散落一地,像是我的心碎了一样。这样美好的景色就在我的门前。
这首诗词《感皇恩(海棠)》表达了晁补之对海棠花的赞美和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盛开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及对情感的表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海棠花的妖娆和诗人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