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南溟月。唐代。罗隐。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竟夕瞻光影,昂头把白醪。
《中元夜看月》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中元节夜晚的月景,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述的月亮像一片迷蒙的南方海洋,波涛汹涌地从云层中冲出。夜空中的月亮将自己的光线投射到大海中,如同白鲸的眼睛一样明亮,远远望去,仿佛是在远处的云间分辨出了玉兔的毛发。
月光的势头让人联想到了牛斗争斗的场景,显示出月光的磅礴和威力。人们抬头仰望,感觉自己已经越过了深邃的黑夜,来到了一个高耸的黎明。
整夜凝视着月光的影子,最后作者提到自己举起酒杯,向着月亮高声祝福。这种赞美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整首诗以婉约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和自然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通过赏析这首诗词,我们可以体味到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