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病来情转薄。唐代。罗隐。湖水平来见鲤鱼,偶因烹处得琼琚。披寻藻思千重后,吟想冰光万里馀。漳浦病来情转薄,赤城吟苦意何如。锦衣公子怜君在,十载兵戈从板舆。
《寄杨秘书》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深沉,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
湖水平来见鲤鱼,
偶因烹处得琼琚。
披寻藻思千重后,
吟想冰光万里馀。
漳浦病来情转薄,
赤城吟苦意何如。
锦衣公子怜君在,
十载兵戈从板舆。
诗中描述了湖水平静地映出了游动的鲤鱼,作者因为偶然的机缘得到了一颗珍贵的瑶琚。经过深入地观察和思考,他感叹着冰的光辉、广阔无边的景象。然而,作者因患病而情绪低落,对远方的富春江故土充满了思念之情,对于在赤城行军的友人吟唱苦楚的心情,他又能理解多少呢?幸好有一位高官的儿子(即杨秘书),关心着作者,十年来一直随同他战乱奔波。
这首诗意蕴含着对真挚友情的珍惜和思乡之情的抒发。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痛苦。诗中出现的锦衣公子,指的是杨秘书,他是作者的挚友,对作者极为关怀和支持。整首诗以湖水中的鲤鱼为线索,将作者的思绪展现出来,在景物的背后凸显了对友情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充满了哀思和离愁,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想念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它简约而深沉,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罗隐凭借铺展的想象和自己的感受,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意境。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