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武牧羊图

题苏武牧羊图朗读

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译文

不期望麒麟阁的画像,也时时把故国遥望。
大雁送来苏武的音信,在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
牧羊时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心中却有日月的光芒。
李陵送别了归国的苏武,不断的泪水洒满河粱。

注释

苏武: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大臣。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麒(qí)麟(lín)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内。画功臣像于其上,苏武是第十一人。
帝乡:京城。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意为苏武北海牧羊时茹毛饮雪,雁足传书。
旄(máo)尽风霜节:指苏武持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旄:古时旗杆或节杖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风霜节:比喻节操高洁。
李陵何以别:指苏武回归汉朝时,李陵置酒送别事。李陵:汉朝将领,率兵击匈奴时,兵败屈节投降。后苏武归汉时,李陵曾置酒相送。
河梁:桥梁。

参考资料:

1、周建忠主编;张祝平,黄伟副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第676页

2、吕晴飞,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04 第1版:第1144页

题苏武牧羊图创作背景

  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的传奇经历,使诗人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敬佩之情。这首诗即因苏武牧羊图而作,但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宋丽静选注.宋元明清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10:第99页

赏析

  诗的首联为点题之笔,由图像麒麟阁而追述苏武忠贞品格;中间两联选取了极富代表性的细节,体现苏武不畏艰难而始终心向汉室的精神;尾联则以李陵泣别作为反衬,更见出苏武人格的崇高。诗人在这首题画诗中,热烈歌颂了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崇高民族气节,悲壮深沉,慷慨激越。

  这首诗的前两句“未入麒麟阁,时时望帝乡。”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扣留十九年期间,时时刻刻都在深切怀念祖国的情形。一个“望”字,表现了怀念的深切。诗一开头就抒写并赞美了苏武的高风亮节。

  接着“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两句主要叙写苏武被匈奴幽禁后啮雪、吞毡,后被流放于北海牧羊的情形。苏武被无理扣留之后,匈奴掌权者百般折磨苏武,强迫他投降匈奴,但苏武威武不屈,忍受着残酷的折磨,视死如归决不变节。数年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得知苏武尚在,但匈奴仍不让苏武返汉。后来匈奴继续胁迫、折磨苏武强使投降。他们密密幽禁苏武。数天后,饥渴难忍,苏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后把他流放于北海荒无人烟之处,强追他放羊。短短两句诗把苏武被扣留匈奴十九年期间所遭受的种种折磨,非人待遇以及苏武英勇不屈跟匈奴顽强斗争的情景深刻表现出来。

  五、六句“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侧重议论抒情,写苏武虽历尽艰辛,遭受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与摧残,但他心怀祖国,有坚强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所以宁死不屈,宁死也不变节,不投降,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操守。

  最后“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用李陵的羞愧难当来反衬苏武的不辱使命,秉持汉节,光荣返回汉朝的情形,进一步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这首题画诗既写了苏武啮雪吞毡和冰天雪地中的持节牧羊,又写了他与降将李陵的相别,以李陵的羞愧痛苦来映衬苏武的高风亮节及高尚的操守。同时,还写了苏武回朝后,在甘露三年被图画于麒麟阁的光荣,短短八句诗,概括了苏武光辉而又经受无数磨难坎坷的一生。

  诗人把一个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对仇敌威武不屈,受尽折磨摧残而毫不动摇,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首诗既有描叙,又有议论、抒情;既有比拟、夸张,又有映衬手法。语言淳朴自然,亲切生动而又晓畅。

参考资料:

1、李子光,符玲美主编.中外古典文学名作鉴赏辞典:同心出版社,2009.10:第715页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

猜你喜欢

昨在南昌府,清游不可穷。杯行江色里,棹进月明中。

楼笛吹晴雪,菱歌漾晚风。坐来怀旧迹,万里一飘蓬。

()

篱日疏煗薄寒,帘沟无语晓庭乾。
不须更恨中秋月,且得黄花子细看。

()

浦阳穷僻山萦回,徐子匹马穷山来。
十年不见安否外,怪子面黝身红埃。
自言壮图醉无几,独有古胆刚不摧。

()

向来烽火起边尘,肤使南翔誉益振。肯为鱼符临海角,合归鹭序映朝绅。

高情如泛阴山雪,喜气能添泽国春。一斗百篇推敏捷,醉中端有语惊人。

()
千古甘心冷淡中,却于春事不相同。
东风只解吹花落,吹得花开是北风。
()

百战徒劳八岁兵,秦民失望霸图倾。
沐猴不免当时笑,戏马空传此日名。
故垒萧萧连泗水,寒山簇簇近彭城。

()

十年海南年,世味尝欲遍。昔为担板痴,今作绕指转。

谁能濯我缨,人欲唾其面。故人千里来,高义动深眷。

()

风收淅沥,雾隐森罗。群山万玉嵯峨。禁街车马,银杯缟带相过。胥涛晚来息怒,练光浮、都不扬波。最好处,是渔翁归去,鼓棹披蓑。况是东堂锡宴,龙墀骤,貂珰宣劝金荷。庆此嘉瑞,明岁黍稌应多。天家预知混一,把琼瑶、铺遍山河。这宴饮,罄华戎、同醉泰和。

()

死别已凄恻,送君重可嗟。空山悬客梦,孤榇独还家。

乡树吴门近,云峰岭路斜。所嗟魂未定,渺渺越天涯。

()

执馈供汤药,辛勤四十年。
谁知飞蝶梦,翻落鼓盆先。
丹旐秋城外,寒云野寺边。

()
客亭多少路,花信几番风。
折柳赠新翠,种桃思旧红。
渊明节已异,潘岳趣还同。
政治有余力,归来辞赋工。
()
松道须雨洒,山扉遣风开。
尘念自起灭,至人无去来。
()
试与姮娥语。
问因何、年年此夜,月明如许。
万顷镕成银世界,是处玉壶风露。
又岂比、寻常三五。
()

高皇提一剑,力抉乾坤翳。圣武振八荒,荣名迈五帝。

时维中山王,独任心腑寄。坐连百万兵,手挈中原地。

()

选辰崇飨,饰礼严敬。靡爱牲牢,兼馨粢盛。明明烈祖,龙光远映。

肇我王风,形斯舞咏。

()

多罗树下昔徜徉,尘世归来已渺茫。
犹有狂吟三百首,逢人大笑亿千场。
西风雪气纷纷白,夜雨河流混混黄。

()

我有二亩田,力薄耕不胜。分田籍农父,所冀得斗升。

丰年本狼藉,薄俗乃侵陵。一日凶旱来,颗粒遂不登。

()

谁期朱绂客,书札问抽簪。云梦田非赐,王官谷自深。

隐招青桂长,禅悦白烟沉。君傥还京阙,知予寄定林。

()

沆瀣澄秋夜,新凉变乾坤。双眸瞩元象,仰见天之交。

红轮忽东驾,转盼复西奔。谁挥鲁阳戈,息养瞬亦存。

()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

内使承恩新置机,诏传大布织龙衣。六宫罗绮无人著,敕与元戎绣将旗。

()

见说立春三日了,春光不见半分来。黄沙碛里风犹冷,青柳梢头眼未开。

旧事每于心上简,新诗旋向笔端裁。行行又记江南好,春酒初醒嗅野梅。

()

冷落山斋运甓身,天门八翼梦无因。西风吹起神州恨,麈尾清谈大有人。

()

急景苍茫昼若昏,夜风干峭触前轩。寒威半入龙蛇窟,

暖气全归草树根。蜡烬凝来多碧焰,香醪滴处有冰痕。

()

忆昔去家三千里,未有交游托燕市。当时独闻刘海峰,每把清尊说吾子。

尊府多年为贵臣,君才气更凌青云。会稽禹穴华岳顶,胸中万里千嶙峋。

()
惨惨江天散六花,磷磷寒碧不藏砂。
扁舟蓑笠撑何去,应向溪头问酒家。
()

踰立谢兵符,始托君子盟。嬿婉甫再秋,十五为别龄。

人生能几何,霜鬓不再青。故友艳春华,屈指若晨星。

()

溪名偶与故乡同,恍觉家山在眼中。定自今宵更愁绝,又飞清梦过江东。

()
小酌酬清兴,恁阑看日移。
分茶醒醉客,添灯了残棋。
萤影明桐井,蛙声出草池。
荒城江漏远,试问夜何其。
()
人议居士老来迂,与世依违总不符。
虽似子牟怀魏阙,却同居易学浮屠。
锄荒只欲开三径,适意宁论泛五湖。
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
()

天际征帆,甚愁里、过却巫山巫峡。斜照还上层楼,兴亡问啼鴂。

凝望极、哀湍坏道,渐忘了、汉家陵阙。城上荒砧,沙边断碛,遗恨犹咽。

()
官舍千峰里,迎秋气已清。
池烟明鹤影,林雨断蝉声。
红惜芙容落,青怜薜荔生。
今朝少公事,吟啸且怡情。
()

大痴老人黄子久,涂抹丹青号名手。名呼大痴画不痴,此图气韵尤淋漓。

危峰突起矗霄汉,迤逦横冈折层巘。其下澄湖八万顷,金碧楼台挂天半。

()
岩穴玲珑几度秋,簪峰高插耸鳌头。
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
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
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
()

欲把家书写,拈毫忍泪干。离情都怕诉,一概报平安。

()

客思凭高一倚楼,青山指点见芳洲。三江瘴雾长连夏,六月凉风已觉秋。

忆往未须怜楚璞,兴来犹自拭吴钩。停眸且为苍生喜,预睹西成万宝收。

()

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

玉蝀

()

万斛明玑满地圆,瑶龙吞蚌入云边。泪含晓雨光犹湿,声碎天风孔未穿。

寒缀松腰联玉佩,冷攒梅脸结花钿。阿滕撒尽难收拾,为买丰年不用钱。

()
亭亭千古质,曾是念征夫。
一作山头石,畏看天际途。
犹如托萝蔓,不似采蘼芜。
时有江云近,僊衣挂六铢。
()

汉鄂尘飞路已迷,残兵早发向江西。岂知主帅输城邑,谩使偏裨效鼓鼙。

就缚呼天怀象魏,临刑吐气幻虹霓。酸风惨澹精魂远,龙马坪头战鬼啼。

()

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嚬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
既就良工雕琢,何妨出手扶持。
抓著衲僧痒处,赏伊一枚荔枝。
()

山姬初镊白,明镜忽看霜。玉酒情翻切,青精意不忘。

接罗浑欲映,花鸟自堪伤。安得除衰老,仙台想作郎。

()
芳草盈盈水涨陂,浅篙惊动碧琉璃。
心情自逐游丝起,爱入春风夏禹祠。
()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

慈宫崇象教,搆此绝华炫。深岩閟香火,危峻瞰郊甸。

郁郁虬松枝,低压绕广殿。当年帝舅亲,削发住兹院。

()

出守舂陵远,相思潇水深。精神虽满腹,抚字亦劳心。

人去成千古,书来失万金。怀哉季公诺,已矣汉碑阴。

()

柏桧森森荫绿苔,清高庙貌出城隈。七篇仁义三迁始,百代渊源一贯来。

皓皓尚馀秋日烈,岩岩虚道泰山颓。可怜此地空祠庙,谁识当年命世才。

()
此月才过禊事修,芳辰冉冉逝如流。
牡丹开了寒应尽,燕子归来春又休。
衰鬓难将新绿染,颦眉岂为落红愁。
劳生扰扰何时足,已拟抛家理钓舟。
()

对泉一洗心如水,诵诗三叹颡有泚。字比渴骥骎骎来,文如翠潋鳞鳞起。

皇华辙迹环诸道,济物良筹载襟抱。双泉复见等故人,竹马儿童半羸老。

()
锦膺绣羽名山鸡,清泉可饮林可栖;稻粱满野弃不啄,虽有奇祸无阶梯。
东村西村烟雨晚,萧艾离离林薄浅;翩然一下骇机发,汝虽知悔安能免!汉家天子南山下,万骑合围穷日夜。
犬牙鹰爪死不辞,触机折颈吁可悲!
()

千林红尚勒,万岫绿才匀。得句肱三折,探幽胆一身。

涧泉犹太古,萧寺亦阳春。高士名山住,襟怀迥出尘。

()
立春今几日,特色已全回。
青入株株柳,芳残树树梅。
自由人历落,莫怨马虺{尬介换贵}。
总是天涯客,何伤岁尽来。
()

韶濩无声郑衔淫,纪纲条理杳难寻。
虽然古乐非今乐,又与民同无古今。

()

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

滁山偶为醉翁有,终古亭台屹不朽。涧泉清浅碧玉流,石刻盘拿老蛟走。

峦回树翳日色迟,仰视卓午忽己酉。吁嗟翁醉何时醒,更上翁亭酹翁酒。

()

何来武陵色,移植向深闺。叶不迎秋堕,花仍入夏齐。

菲菲能拂石,冉冉更成蹊。尚挟风霜气,流莺未敢栖。

()

秋风一夜山桑落,雨雀晴鸠飞绰绰。鹌鹑飞不越藩篱,弋人山半张罗幕。

得鹑贵雄不贵雌,铁喙金眸知善攫。携笼下山索价高,少年争市出东郭。

()
久客欣无事,扶衰上野航。
乃云覆阴谷,初日放晨光。
杨柳千寻色,荷色一路香。
西湖天下胜,谁与共平章。
()

结发诵诗书,昂昂驹千里。同学多少年,半笑青云裹。

嗟予独何为,揶揄惭路鬼。登楼一长啸,万里悲风起。

()

宿雨初晴莺乱鸣,翠华晓动出宫城。柳边万骑分行出,花里双旌引道行。

帐殿风清香雾湿,周庐天近暖云生。时巡总道多恩泽,父老相逢说太平。

()

种稻南谷口,凶岁囷仓虚。晚值老农语,出口三嘻吁。

幸有高亢田,种麦给群需。有麦且免忧,无麦将焉如。

()

月照宫城红树芳,绿窗灯影在雕梁。

金舆未到长生殿,妃子偷寻阿鸨汤。

()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

濛濛烟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
细草藏泥供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

()

涉世性多物忤,畏人分合幽栖。通德能谈飞燕,儿曹从厌家鸡。

()

翩翩春燕,端集余堂。阴匿阳显,节运自常。厥貌淑美,玄衣素裳。

归仁服德,雌雄颉颃。执志精专,絜行驯良。衔土缮巢,有式宫房。

()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昏。来新去成故,俯仰变凉温。

有贵则有贱,未若贱常存。骍牛慕孤㹠,黄犬悲东门。

()

闭閤春云薄,开门夜雪深。江梅犹故意,湖雁起归心。

草润留馀泽,窗明度积阴。慇勤报春信,屋角有来禽。

()
洛水秋深碧如黛,乱石纵横泻鸣濑。
清明见底不留尘,日射澄沙动玑贝。
南山秋风已萧瑟,倒影上下迷空翠。
何当载酒纵扁舟,一尺鲤鱼寒可鲙。
()

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