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定山。南北朝。沈约。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参考资料:
1、弘征 .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36页
这首诗是南朝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春天,诗人沈约自吏部郎任上出为东阳太守,赴任途中经过定山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罗时进.山水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33页
“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诗人开头说他年轻时候就雅爱高山远壑,晚年又见到了这座奇秀的定山。实际上,沈约此时才五十余岁,这里说“晚莅”,是有意拉长从年轻到老年的时间跨度,以极言自己爱山爱水的至深至切。既是如此,而今又得新睹一座奇秀之山,诗人且惊且喜的兴奋之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所以,首联虽平言浅语,涵意颇丰。诗人对定山的总体印象是“奇”,因而称为“奇山”。
以下八句,就是围绕这一“奇”字而展开的。首状山之高绝:“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奇峰峻岭,高耸于云水之间,直刺出依天长虹之外。仅此一联,便将定山雄姿写神写活。次写山之险峻:“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悬崖峭壁,或矗起直指长空,或斜立俯视大地,睹之令人目迷神炫;直到极顶绝处,山势才稍展平缓。“孤圆”二字传神,状写出险峻中有平缓、坦畅处见奇兀的绝顶之势。再次则写山下水势:“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此时,诗人视线已转移到山底。只见钱塘江水浩浩荡荡,直赴大海,那奔腾激溅而起的朵朵浪花,欢快跳跃,煞是壮观。山蓄水势,水壮山威,这与绝顶之孤圆一起,都足证定山确实是无处不奇。接下来,诗人把视线从渺远的海口收转回来,静心观赏起了盛开的山花。紫的海棠,红得如火欲燃的山樱,绚丽多彩的颜色,绘写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远壑”、“奇山”的神奇诱惑,大自然的无可抵御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诗人,陶醉了诗人,使他留连忘返,飘飘欲仙。
所以,最后四句,诗人便由衷地抒发了返归自然的理想。兰草、杜若、荃草,是《楚辞》以来诗文中经常引用的物象,用以比喻修诚立行、洁身自好,诗人这里也因承此意。“忘归属兰杜”与“怀禄寄芳荃”虽为工整对句,却暗寓前因后果关系。惟因意属兰杜,憺而忘归,故虽为怀禄做官之人,亦情寄芳草。此联总束写景,并由景中具象征意义的兰杜芳荃,转入抒怀,在章法上显得老到圆熟。最后一联,诗人复由山间芳草,联想到可以服之成仙的三秀灵芝。意欲采而餐之,像何氏九兄弟那样,飘飖远逝,羽化而登仙。三秀由兰杜引出,盖二者都是《楚辞》中常用之芳草名,故生此联想,全不显牵强。全诗在企羡仙境的遐想中结束。
此诗写景,全是视觉形象,诗人特别注意写出两方面的特色。一是山间形势的“势差”。高至九层云霄,低迄溅溅流水,惊心有倾壁绝顶,悦目有野棠山樱,客观形势的“势差”之大,正与主观感受的“势差”相互映衬,有强烈的对比感。因而,诗篇虽然层层敷衍,步步刻画,但并不生涩呆板,而是气脉贯注,意象万千,有清新、洒脱之感。二是注重色彩描绘。诗虽不长,却五色斑斓,异彩纷陈,彩虹、白云、青山、红樱等,络绎缤纷,恍如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图画,赏心悦目,意绪留连。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495-496页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王岐公挽辞 其二。宋代。黄裳。贰车登第日,秉轴盖棺时。未掩西陵土,先埋上相碑。白麻人已化,黄壤客空悲。岁晚林间趣,归侯想恨迟。
醉歌行赠夏叔干。明代。乌斯道。昨日江上沙,东头涨起西头倒。今日江上沙,西头渐高东头少。子少我方壮,子壮我衰老,气义还如旧时好。我昔南回凌瘴烟,恶风掀
漫向名山赋别离,芳尊才惬故人期。婵娟万里犹今夕,兄弟中原自一时。
地拥兰皋馀气色,天回濲水尽涟漪。使君大有襄阳兴,醉舞何妨并接䍦。
中秋日同邦相饯孟韬于兰阴山得诗四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漫向名山赋别离,芳尊才惬故人期。婵娟万里犹今夕,兄弟中原自一时。地拥兰皋馀气色,天回濲水尽涟漪。使君大有襄阳兴,醉舞何妨并接䍦。
秋夜过陈伯求同邓君肃张仪仲钟会贞小饮。明代。黎民表。矶边泛滟水平池,百堞凉云静不移。白练醉书逢大令,朱弦新调有钟期。风沦鱼藻千重锦,月写菱花一曲眉。自是仙源难得到,阮郎归去莫相思。
怀薛中离二首 其一。明代。翁万达。年来双剑别南州,跃马相逢非旧游。周道秦川皆历险,雁关高阁又经秋。鹿门尔放青山鹤,龙塞予登明月楼。异地可怜迷出处,思君一倍长离忧。
忆神妃。明代。祝允明。不见瑶姬八载遥,依稀闻说返丹霄。灵云秀雨今何在,留与人间做寂寥。
雷峰晚眺。明代。释今严。为怜秋尽强登临,四望微茫日正沉。广陌渐黄香稻熟,远山如画暮烟深。将雏野鹤辞巢去,引㹀村童扣角吟。无限幽怀聊自写,凭谁共对一披襟。
夜坐三绝句 其二。宋代。李纲。平生最喜夜看书,人静心閒乐有馀。识尽古人兴废事,何如一枕梦华胥。
送侍讲陈秉中掌南京院事。明代。柯潜。寻常玉署尽委蛇,何况金陵事更稀。閒逐春风看舞鹤,不须晓漏著朝衣。翠微亭上题诗去,玄武湖头放棹归。最喜家山回首近,频缄音信问庭帏。
归田十首 其十。明代。黄公辅。最是快心月一轮,几回见月忆归频。聊凭一曲良坑水,洗却八年世路尘。坐石投竿差得地,傍花随柳更宜人。一条烟际渔樵径,野老时过伴此身。
再和制帅。宋代。王之望。羇怀感概少多违,世路迍邅老更迷。松读十年乖种植,妻孥万里困携提。宠门偶幸余光借,雁塔曾同伯氏题。拥篲祗今知不晚,曹装犹未去三齐。
水调歌头。宋代。吴镒。三楚上游地,五岭翠眉横。杜诗韩笔难尽,身到眼增明。最好流泉百道,氵虢々绕城萦市,唯见洛阳城。化鹤三千岁,橘井尚凄清。阆风客,紫贝阙,白玉京。不堪天上官府,时此驻霓旌。岁晚朔云边雪,压尽蛮烟瘴雨,过雁落寒汀目所观前人,盖以词寓其意。况有如泉酒,细与故人倾。
梅花百咏 其三十 浸梅。元代。冯子振。旋汲温泉养折枝,冰花寒玉净相宜。从今借得恩波力,会见青青结子时。
寄广川准无则。明代。鲁山泰公。白云红树对离情,秋意微茫画不成。吟就新诗书落叶,凭风吹过德州城。
句。宋代。赖仙翁。一条丁水铜鱼塞,三十年来旧相识。巧妙四山云岫落,玲珑双甑月灯明。宝山流连井,久立方知省。
星野涵辉,云峰环翠,南园迎腊开梅蕊。瑶台仙子笑相逢,金钗行里拚沉醉。
照乘骊珠,出闲天骥。相随寿母多年纪。春风侍宴宝花楼,五枝七叶都荣贵。
踏莎行(赵宽夫十二月十二日生,赋此为寿)。宋代。李廷忠。星野涵辉,云峰环翠,南园迎腊开梅蕊。瑶台仙子笑相逢,金钗行里拚沉醉。照乘骊珠,出闲天骥。相随寿母多年纪。春风侍宴宝花楼,五枝七叶都荣贵。
会稽杂咏同周观察作八首 其二。明代。顾璘。勾践城何处,西施宅有村。山灵销霸气,春恨倚香魂。野鸟空啼血,溪花不解言。怒潮来往地,应愧到吴门。
魂归来兮山之阿,左田舍兮前大河。缅畴昔兮轻车过,揽佳城兮峰峨峨。
此间乐兮乐如何,谓异日兮罔择佗。言近戏兮乃非讹,入新宫兮以婆娑。
亡妇榇归自闽生去死还惨裂心肺幽灵有觉亮亦同之爰述长途之踽凉弥感重泉之暌阻作魂归来歌觞而告之歌曰 其五。清代。李振钧。魂归来兮山之阿,左田舍兮前大河。缅畴昔兮轻车过,揽佳城兮峰峨峨。此间乐兮乐如何,谓异日兮罔择佗。言近戏兮乃非讹,入新宫兮以婆娑。呜呼五歌兮歌且哦,惬其所欲兮佩环和。
早起。宋代。周文璞。佛香才了换儒巾,身是人间自在身。一路野花清养目,半沟流水静怡神。
送周昞仲大卿归江西。宋代。李曾伯。中外周旋阅几年,清忠一节可笺天。历阶而上公卿易,拂袖以妲韦布然。霅上人稠难买屋,江头路稳好行船。梦回落月应相忆,犹有征人在汉边。
顺德道中杂感 其三。清代。戴粟珍。雕盘大漠雁横天,割据王侯旧有年。石勒归来先霸赵,慕容老去尚图燕。丈夫胆直羞狐媚,回部营开枕骆眠。六代茫茫零落尽,惟余鸦点荡寒烟。
赠别舒广文还湘南兼寄故人二首 其二。明代。顾璘。湘南山水最宜人,风物萧萧绝世尘。磐石江清见鱼影,甲峰松古长龙鳞。幽栖问字吹藜火,烂醉回船倒葛巾。旧种桃花今在否,相思烦为赏馀春。
上林殿院次公 其四。宋代。徐积。老身如坐白云山,人日登高我自閒。莫道此心无乐事,未知何日有愁颜。月将寒影投书幌,菊遣秋香过竹关。悔不醉时篱下卧,和花和蕊一时攀。
偈颂一百五十首。宋代。释心月。混不得,类不齐,六爻宛转见重离。夜深下视千山白,不是其中人不知。
似臧伯通。宋代。陈著。玉守鱼符委任隆,规模新处见新功。来从北斗光躔下,坐治南山紫翠中。载路政声如药石,契天心画在屏风。深深到底清相映,一派碑潭水最公。
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金朝。李献能。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
挽张贡父二章。宋代。岳珂。江国三千土,才名四十年。君犹淹白首,吾欲问苍天。鞮唱羽池近,廛声陶宅偏。功名独遗恨,寂寞□□□。
岳麓道林寺。唐代。韦蟾。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广殿崔嵬万壑间,长廓诘曲千岩下。静听林飞念佛鸟,细看壁画驮经马。暖日斜明螮蝀梁,湿烟散幂鸳鸯瓦。北方部落檀香塑,西国文书贝叶写。坏栏迸竹醉好题,窄路垂藤困堪把。沈裴笔力斗雄壮,宋杜词源两风雅。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悲我未离扰扰徒,劝我休学悠悠者。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醉落魄(东叔兄生日)。宋代。魏了翁。才难如此。一门生许奇男子。长公更是惺惺底。千百年间,一寸心为纸。人知公在诗书里。天知公在诗书外。人间百顺由公起。公把无心,总备人间事。
武夷观。宋代。李昴英。闲乘石罅船,又到浙江边。回向初心地,皈依古洞天。成丹呼鹤舞,喷酒起龙眠。雨意偏留客,杯茶定宿缘。
蝴蝶叹。明代。谢榛。醉来万事无不掷,醒后多思那有益。月当中天光渐昃,人逢盛时病相迫。君不见花间蝴蝶草间飞,清霜满园何处归。
又和晦翁棹歌。宋代。方岳。烧药炉存草亦灵,煮茶灶冷水犹清。老仙一去无消息,只有飞泉落佩声。
璚楼十二,无限神仙侣。紫绂丹麾彩鸾驭。步虚声杳霭,碧落天高,微云淡,点破瑶阶白露。暗香来水阁,冰簟纱厨,一枕风轻自无暑。更上水精帘,斗挂阑干,银河浅、天孙将渡。终不如、归去在苕川,看千顷菰蒲,乱鸣秋雨。
洞仙歌(壬辰六月十二日纳凉)。宋代。葛郯。璚楼十二,无限神仙侣。紫绂丹麾彩鸾驭。步虚声杳霭,碧落天高,微云淡,点破瑶阶白露。暗香来水阁,冰簟纱厨,一枕风轻自无暑。更上水精帘,斗挂阑干,银河浅、天孙将渡。终不如、归去在苕川,看千顷菰蒲,乱鸣秋雨。
减字木兰花(谢人和词)。宋代。沈瀛。必恭敬止。老子甚为桑梓喜。骏马争风。诗卷人人数百通。斗杓挹酒。齐祝乡人箕翼寿。天若言何。更乞文星下照多。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其二 冬晓诗。南北朝。庾肩吾。邻鸡声已传,愁人竟不眠。月光侵曙后,霜明落晓前。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
宫词一百首。宋代。岳珂。天都万骑集生羌,大顺城头赤白囊。一镞狂酋惊褫魄,夜来弧矢直天狼。
述工夫 其十五 铸剑。元代。李道纯。明师授我铸神锋,全籍阴阳造化功。锻炼乾刚坤作冶,吹嘘离火巽为风。做成龙象心官巧,扫荡妖氛志帅雄。学道高人知此趣,等闲劈碎太虚空。
孤雁。明代。高启。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不共凫鸑宿,蒹葭夜夜寒。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梁启超。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元代。方回。谁欤载笔掌丝纶,雾雨何伤隐豹文。绝望都俞参稷契,劣能损益记周殷。蠹残书册犹堪觑,草没阶除尽不耘。郑老襟期少陵解,从渠衮衮更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