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仙客天机精,笔端点染真天成。想当适意自盘礴,呼吸造化含元英。
欣然写此得佳趣,云水微茫带烟树。左拿右攫森相樛,恍若蛟龙飞不去。
悬崖峭壁不可攀,岧峣直入霄汉间。幽亭卜筑在深处,尘氛不到清昼閒。
是谁潇散事游赏,短棹轻舟自来往。晚风不动碧波平,潋滟寒光映兰桨。
斯人伟矣真罕俦,飘飘俨若坡仙流。披图一览发清兴,彷佛万里江南秋。
题冯敏山水图。明代。杨荣。凤池仙客天机精,笔端点染真天成。想当适意自盘礴,呼吸造化含元英。欣然写此得佳趣,云水微茫带烟树。左拿右攫森相樛,恍若蛟龙飞不去。悬崖峭壁不可攀,岧峣直入霄汉间。幽亭卜筑在深处,尘氛不到清昼閒。是谁潇散事游赏,短棹轻舟自来往。晚风不动碧波平,潋滟寒光映兰桨。斯人伟矣真罕俦,飘飘俨若坡仙流。披图一览发清兴,彷佛万里江南秋。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杨荣。(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秋兴四首 其一。明代。谢榛。寥落天涯客,谁堪秋气深。风烟凄大野,霜日净空林。对镜嗟衰白,衔杯任陆沉。子云多著述,百代有知音。
鹧鸪天。宋代。陈三聘。酒晕从教上脸丹。春愁何事点眉山。都将别后深深意,且向尊前细细看。多少恨,说应难。粉巾空染泪斓斑。炉猊筝雁长闲却,明月楼心夜正寒。
念奴娇(荷叶浦雪中作)。宋代。王千秋。扁舟东下,正岁华将晚,江湖清绝。万点寒鸦高下舞,凝住一天云叶。映_渔村,衡茅酒舍,淅沥鸣飞雪。壮怀兴感,悔将钗凤轻别。遥望杰阁层楼,明眸秾艳,许把同心结。东畎西倾浑未定,终恐前盟虚设。爇兽炉温,分霞酒满,此夕欢应狎。多情言语,又还知共谁说。
洛阳春 柳絮。明代。叶小鸾。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燕慵莺怃。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和黄叔万游西湖韵。明代。沈继祖。城西去天才尺五,溯游从之不修阻。西湖春水涨旧痕,葡萄盎盎浮春醑。鱼成队阵影虚游,禽呼友朋声乐与。船行是处有佳趣,芳草和烟为断浦。小桥曲径能深幽,疑在阆风与玄圃。花飞犹有半妆在,柳长尚作画眉妩。酒中之仙仅八人,把杯谁是湖山主。楼台倒影俯清漪,密树摇风翠交舞。妙处政自落笔难,安得君房妙言语。只将剧饮饯残春,一醉忘形到尔汝。黄香可人招不来,云烟落纸英词吐。三年与君巴峡游,至今诗名播西土。金华不生有嫡孙,一时纸贵人争睹。维莫之春作兹游,绝忆苏仙赋东武。从今风月三千篇,要扫冰溪九万楮。芰荷立水更重游,当戒行厨治尊俎。
述怀五首 其一。明代。潘希曾。圣主宽恩放谏官,路岐从此向平安。迂疏自合山林老,犬马从知补报难。千古有怀成孟浪,一家堪庆是团栾。北窗高卧吾生足,懒问人间日几竿。
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宋代。黄庭坚。初侯一亩宫,风雨到卧席。前日筑短垣,昨日始封植。平生岁寒心,乐见岁寒色。翩翩佳公子,为致一窗碧。忆公来相居,筮吉龟墨食。人言陋如何,我自适其适。白眼对俗徒,醉帽坐攲侧。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阿堵绝往还,此君是宾客。清风吹月来,懽甚齿折屐。有节似见圣,无言谅知默。数回长者车,犹恨地未僻。阴雨打叶时,曲肱自宴息。心游万物初,何处寻辙迹。从来修竹林,乃是逸民国。
百字令 题李升金璧二十四化长卷。清代。顾太清。晚来恃好,映斜阳、二十四峰交错。依约红墙林外寺,楼阁参差飞舞。渔笛吹残,雁行初起,野艇冲烟渡。澄波如练,落霞远趁孤骛。楚楚。返照晴岚,涂金刷翠,极目山无数。浓抹淡妆秋万里,冷到江头枫树。江水长流,碧山无恙,阅尽狂今古。锦奴名字,千年片纸留住。
瑶尊蘸翠。短长亭送别,风恋晴袂。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疏影(笋薄之平江)。宋代。邓剡。瑶尊蘸翠。短长亭送别,风恋晴袂。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
从军行五首 其五。明代。胡应麟。白马将军惯渡辽,笑提金勒扫氛嚣。五千剑客当前队,尽款名王入汉朝。
王提刑挽词。宋代。楼钥。籍甚青箱学,醇乎赤子心。片言皆可复,一伪不容侵。处事几游刃,论交欲断金。诸郎传素业,桂子看成林。
惜花无奈看花迟,孤负春风第一枝。急景最怜将落候,芳心还忆未开时。
赏因多病难胜酒,吟到无题别是诗。分付东君好培护,与花先定隔年期。
于景瞻宅赏牡丹花时已过感而有作呈诸公属和 其一。明代。张宁。惜花无奈看花迟,孤负春风第一枝。急景最怜将落候,芳心还忆未开时。赏因多病难胜酒,吟到无题别是诗。分付东君好培护,与花先定隔年期。
送王秀才往安南。唐代。杨衡。君为蹈海客,客路谁谙悉。鲸度乍疑山,鸡鸣先见日。所嗟回棹晚,倍结离情密。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忆母。清代。缪重熙。萱阁暌违又一年,此中遥系正无边。惊魂渐定身应健,远思频添梦亦牵。子不如人悭蔗境,妇难尽力慨桑田。寒衣未授寒风起,佑我慈云祝向天。
次赵继公得未开牡丹之什。宋代。李新。洛阳二月三月春,车轮马足飘香尘。金钱散尽花不见,买得桃李犹非真。
送谢卿游北。元代。吾丘衍。黄鹄振六翮,一举凌苍穹。高飞固其常,谁言待秋风。十月江水寒,候雁别沙碛。我守塞门居,君为远行客。木叶落古道,回首东山云。朔野极渺茫,神州望氤氲。□□□□□,谈笑识公子。问君阻山川,胡为倏来此。取任非有意,观海同此心。托赠行迈篇,遥遥寄遐音。
游天通真身塔。宋代。古成之。洁志澄高塔,西南对海城。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
感古。唐代。司马扎。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摸鱼儿(西湖送春)。宋代。陈允平。倚东风、画阑十二,芳阴帘幕低护。玉屏翠冷梨花瘦,寂寞小楼烟雨。肠断处。怅折柳柔情,旧别长亭路。年华似羽。任锦瑟声寒,琼箫梦远,羞对彩鸾舞。文园赋。重忆河桥眉妩。啼痕犹溅纨素。丁香共结相思恨,空托绣罗金缕。春已暮。纵燕约莺盟,无计留春住。伤春倦旅。趁暗绿稀红,扁舟短棹,载酒送春去。
苏州守魏观。清代。严遂成。生不能王败而走,遗基岂复为鬼有。都水行司地合迁,青燐黑胜散如烟。浚锦帆泾规水利,利民之外无他意。以此受谮僇其身,巷以哭者苏州民。哭太守,太守生,礼行乡饮酒。太守死,谁与订经史。课绩空为天下先,悔而归葬骨已沦重渊。不如前人事苛刻,全受全归陈烙铁。
石尤风。明代。卢若腾。石尤风,吹捲海云如转蓬;连艘载米一万石,巨浪打头不得东。东征将士饥欲死,西望粮船来不驶;再遭石尤阻几程,索我枯鱼之肆矣。噫吁嚱!人生惨毒莫如饥;沿海生灵惨毒遍,今日也教将士知。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明代。宋讷。万国朝宗拜紫宸,于今谁望属车尘。名闻少室征奇士,驿断高丽进美人。朝会宝灯沉转漏,授时玉历罢颁春。街头野服儒冠老,曾是花砖视草臣。¤
蒲圻道中。明代。田登。湘江风露引征车,入岫穿林玩物华。山水禁宽无贡赋,翠微烟密有人家。雨舂春稻黄云熟,日照飞泉白练赊。何处一声樵牧笛,飞飞落尽野棠花。
和龚宗谕五绝。宋代。姚勉。学不求名况为官,官甜初不似儒酸。无能富贵都磨灭,直作浮云一样看。
西南七夕 其二。明代。陈邦彦。同舟端不负前期,沙际停桡坐语迟。想见故园瓜果熟,夜凉如水度秋嬉。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义维。明代。陈淳。义以维其心,在心常有制。惟为理所宜,不徇情所利。
导引 圣祖天尊。清代。佚名。至真降鉴,飙驭下皇闱。清漏正依依。范金肖像申严奉,仙馆壮翚飞。万灵拱卫瑞烟披。岸柳映黄麾。九清祚圣鸿基永,尧德更巍巍。
怀归 其十一。明代。申佳允。寺忆读书处,清钟识慧因。閒僧皈贝叶,薄宦愧霜筠。水木通禅理,人天有静春。洒然尘劫外,印合宰官身。
少年红烛照银卮,颇忆沙河共客衣。今说宣威麟可佩,争如华表鹤来归。
秋香歙浦粳先熟,春早祁山笋更肥。茗饮萧斋客见过,旧游谈麈雪霏霏。
富春方史君万里与之别七年矣离乱之后不意得聚首于此一见道旧有感 其二。宋代。汪梦斗。少年红烛照银卮,颇忆沙河共客衣。今说宣威麟可佩,争如华表鹤来归。秋香歙浦粳先熟,春早祁山笋更肥。茗饮萧斋客见过,旧游谈麈雪霏霏。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宋代。释宗杲。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五人墓碑记。明代。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