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词赋满长安,抱瑟逢人未忍弹。铅椠尚惭诸弟子,皂袍先作老儒官。
朝敲驴背吟常苦,夕写蝇头帙已残。不是玉堂经品藻,有谁青眼国门看。
上姚座师。明代。李之世。清时词赋满长安,抱瑟逢人未忍弹。铅椠尚惭诸弟子,皂袍先作老儒官。朝敲驴背吟常苦,夕写蝇头帙已残。不是玉堂经品藻,有谁青眼国门看。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李之世。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过王处士竹庄。宋代。薛师鲁。临流结屋植琅玕,中有高人咏考槃。一曲秋烟青欲滴,满林春雨翠堪看。山僧过乞归云仗,渔父来分钓月竿。千古王猷惟此癖,但知此外别无欢。
东汉高士咏十四首 其七 费长房。元代。张雨。赠行青竹杖,壶中有馀地。如何一升酒,尽日登楼醉。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洞仙歌·咏柳。宋代。苏轼。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宋代。苏轼。绣鞅玉钚游。灯晃帘疏笑却收。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更且檀唇点杏油。花遍六么球。面旋回风带雪流。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种柳应须柳柳州。
和劝农 其一。明代。李之世。天沃尔土,不敕尔民。一耕三食,劳逸谁真。三时弗若,兵馑相因。劝尔务农,自利利人。
祝英台近 九月一日寿俞德载。宋代。陈亮。嫩寒天,金气雨,搅断一秋事。仝样霏微,还作小晴意。世间万宝都成,些儿无欠,只待与、黄花为地。好招致。对此郁郁葱葱,新篘未成醉。翻手为云,造物等儿戏。也知富贵来时,一班呈露,便做出、人中祥瑞。
长安仲春二首 其二。宋代。张耒。长安花繁仲春月,北风倒山雨成雪。穷巷下里裤襦尽,老翁稚儿骨欲折。吾人谙事不复惊,以手扣额愿天晴。夕阳才升已复晦,积云如山那肯退。
泂酌亭诗?并引?。宋代。苏轼。.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一瓶之中,有渑有淄。以瀹以烹,众喊莫齐。自江徂海,浩然无私。岂弟君子,江海是仪。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佛性戒珠心地印,淫坊酒肆光迥迥。宝寿见他打一拳,从斯脱却劳生病。
送老僧。明代。徐熥。行尽天涯与海涯,閒云孤鹤伴袈裟。归看手种门前树,开遍春风几度花。
赠宋安民。宋代。周孚。閒阶尘没屦,隙户风翻裳。攲倾数椽屋,易知独难忘。为此室中人,久薰知己香。兰彫潘洪逝,璧碎韩吕亡。非渠妙语言,何以浣我肠。蒲团两默坐,寒窗堕斜阳。我炙彼能嗜,叹息时拊床。缅思争夺境,其险剧太行。病马已虺隤,三径可忍荒。相期荷锄归,岁晏天欲霜。
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 其一。明代。叶春及。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祇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
李固道中怀寄杜邯郸。宋代。贺铸。西望丛台百尺间,车轮无角不知还。大夫庭下长无讼,谁伴青堂整日闲。
少年。清代。毛奇龄。少年仗剑出关中,羽卫新招六郡雄。久许报恩逾聂政,平时饮酒笑秦宫。鸡鸣晓日黄河动,雁阵秋阴紫塞空。当日枌榆迁欲尽,愁君驰马过新丰。
题水殿纳凉图。明代。詹同。湖上栏干百尺台,台边水殿倚云开。红桥人隔荷花语,玉盌金盘进雪来。
代钱塘宰莫子章贺皇太子生辰。宋代。杨万里。寒外乾坤净,霜前殿阁新。如何震一索,顿有月重轮?甲观堂初画,青宫榜更银。三天同日晓,一气八荒春。东序翻周学,南阳摘汉亲。承祧英类祖,问寝孝通神。帝子临京邑,藩寮著野人。天将重九节,瑞应诞弥辰。更菊双为寿,山河总效珍。前星环紫极,长照漆园椿。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十一。宋代。赵蕃。滟滪瞿唐昔未行,狼头鹿角旧闻名。辰州瓮子滩头路,夷险不知谁弟兄。
采桑子。唐代。无名氏。阳和欲报春来也,先上南枝。桃李休疑。折遍香梢人未知。黄昏小院谁攀折,疏影斜敧。半掩朱扉。旋嗅清香月下归。
水调歌头。宋代。石孝友。男儿四方志,岂久困泥沙。束书匣剑,依旧旅食在京华。蹭蹬青云未遂,奔走红尘何计,敛袂且还家。草木渐黄落,风月正清嘉。友猿鹤,宅丘壑,乐生涯。几时雷雨,轰磕平地起龙蛇。尺可鞭夷狄,寸舌可盂社稷,无路踏云车。今古万千事,洒泪向黄花。
方待制挽词二首 其二。宋代。葛胜仲。佳城酾酒奠,长夜殒星知。今代儒林传,诸方德政碑。朝廷躬蹇蹇,丘壑自怡怡。安得研几士,推穷妙万蓍。
蟋蟀。先秦。诗经。蟋蟀在堂,岁聿[1]其莫[2]。今我不乐,日月其除[3]。无已[4]大[5]康,职[6]思其居[7]。好乐无荒[8],良士瞿瞿[9]。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0]。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送勋道人之建安。宋代。徐铉。下国兵方起,君家义独闻。若为轻世利,归去卧溪云。挂席冲岚翠,携筇破藓纹。离情似霜叶,江上正纷纷。
又次韵四首。宋代。张嵲。长夏林泉好,还欣觞羽同。颠毛愁里白,颧颊醉来红。日蹇嗟南国,民离叹北风。当涂宁市骏,俗眼竞嘲雄。
子规。明代。释函是。已知宫阙生芳草,犹抱愁心泣夕阳。无那东风增惆怅,有时寒雨助凄凉。声随流水涓涓远,血染残红黯黯伤。莫向山斋悲旧苑,晓钟微月梦初长。
漂母祠。清代。苏宗经。世俗薄寒士,那如一漂母。异眼看王孙,一饭亦不朽。太息淮阴子,才高数不偶。既报饮食恩,难事司农后。有力同逐鹿,无智免烹狗。生死事太奇,都在妇人手。毕竟爱才者,食报自长久。祠庙小如拳,千金能买否。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明代。张淮。十分娇处十分神,一度看来一度真。数朵背翻如避客,几苞争向似迎人。惟应玉树堪同价,不许琼花独离尘。惆怅枝枝零落尽,满天风雨送残春。¤
益津八景 其五 岳庙波光。明代。卢龙云。崇祠寂寂出中阿,新涨环门有白波。草绿似因蓬作岛,天光疑用镜降魔。堂前说法龙堪绕,台上翻经鸟屡过。闻道泰云时挟雨,故添沧水濯盘涡。
黄鹤楼图为岑知府题。唐代。陈政。黄鹤高楼迹已芜,谁传景象入斯图。仙人一去世莫识,黄鹤不来谁为呼。鄂渚春回湘树匝,洞庭云尽楚山孤。题诗独羡崔夫子,对景思乡信不无。
句。唐代。志定。惟有樽前今夜月,当时曾照堕楼人。梧桐叶老蝉声死,一夜洞庭波上风。(见张为《主客图》)
郡中游观之地清风楼为第一前此诸公有诗似觉。宋代。王炎。山屏四面碧相重,苕霅无声泻玉虹。万户连甍皆在下,一楼飞栋独当中。不容半点浮尘到,但觉无边爽气通。安得翛然辞物役,披襟终日挹清风。
谢周源职方惠诗。宋代。赵抃。岭上寒梅冒腊开,故人千里意徘徊。佳篇赠我惭无报,明月珠投暗里来。
题友人村居。明代。陈谟。四座列图画,半生傲丘樊。布韦宁是贵,轩冕讵为尊。爱客频扫径,教儿日应门。荣华曾把玩,道谊将弥敦。云与水无系,吾将我共存。兴亡自今古,运数任乾坤。牢落三间屋,纵横半亩园。棋寻仙客戏,书对古人言。斯鞅何功业,韩彭几子孙。神奇终化腐,污潦本无根。桃李休相笑,梅花不解村。
忆归口号。宋代。曹彦约。壮年梁父粗成吟,亦谓逢时可尽心。过了许多空日月,得来轻弃旧山林。平生简册心犹壮,晚岁规模力不任。何事一来何事去,去来端的要知音。
郊祀斋居 其一。明代。边贡。春树扶疏夜色轻,坐深斋沐轸遥情。上清真气通三界,太乙祥烟接两京。云里佩环鸣閤道,水边星斗照台城。江湖魏阙瞻依切,欲草甘泉赋未成。
寄人赋。元代。郭奎。五峰使节出云霄,细柳春深绿万条。多士雅歌思在泮,诸侯嘉会庆登朝。彤弓已锡櫜鞬宠,玉烛应劳鼎鼐调。共睹景星连北洛,独看铜柱镇南标。华阴游骑旌旗簇,川上光风鼓吹饶。晋将素称羊叔子,汉兵争附霍嫖姚。神仙标格如琼树,宰辅功名到珥貂。高谊相同吴季札,海夷氛祲近来消。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含笑吟吟,怀毒深深。左搓芒绳生缚鬼子,倒拈蝎尾殃害平人。我虽蹉脚跨他门,幸不遭他毒气熏。如何见得,只此为凭。
兴元府园亭杂咏·凝云榭。宋代。文同。朝云南山吐,暮云北山翕。来往高榭中,留者颇堆积。坐客如久之,去须襟袖湿。
金线泉。宋代。曾巩。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寒漪巧上弦。已绕渚花红灼灼,更萦沙竹翠娟娟。无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兰亭序。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