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尹世荣馈江鱼

曾大尹世荣馈江鱼朗读

平生味道腴,藜苋心自足。邑侯念此意,远馈春江玉。

惊犬吠成群,打门走健仆。雪花初出水,鸾刀破银腹。

风味极不常,更倒床头醁。隔座目力穷,到手杯盘速。

粗粝得解围,吟声动花竹。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孙一元朗读
()

猜你喜欢

晚秋时。
碧天澄爽,云何宋玉兴悲。
对美景良辰乐事,采萸簪菊登临,共上翠微。
堪嗟乌兔如飞。
()

月满中天雪满村,一琴窗下自温存。溪头应有人相访,只恐扁舟不到门。

()

杨氏昔来光德里,黄端今去武昌城。柳州邂逅禾川遇,并有文章托姓名。

()

解佩挂萝薜,翩翩凌紫氛。乾坤双眼尽,南北一江分。

麋鹿散秋草,牛羊下夕云。瑶华如可拾,即此好遗君。

()

青禽枝上月如霜,梦觉罗浮欲断肠。却忆故园池馆里,看花一月不烧香。

()

断碑犹纪唐时事,山气阴沉暗绿苔。
松木已逾千岁寿,香烟知化几炉灰。
廊深无月鬼神过,殿古有云风雨来。

()

屋腐隙西椽,密雪夜如织。朝窥床簟头,白糁高一尺。

侧身不敢摇,寒笼戢僵翼。伴侣同苦辛,何从乞浆食。

()

秦吴风俗昔难同,唯有才情事事通。

刚恋水云归不得,前身应是太湖公。

()

东家少年子,挺挺七尺躯。适遭风尘起,应募趋名都。

明甲金铁坚,宝刀冰雪如。朝随霍嫖姚,暮逐李轻车。

()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
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
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
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
平生喜藏书,拱璧未为宝!归来稽山下,烂漫恣探讨。
六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
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
幽居出户稀,衰病拥炉早。
()
不求玉杵杵,不要水银银。
但祝未来世,长为无病人。
()

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斜影风前合,圆文水上开。十旬无破块,九土信康哉。

()

切切重切切,秋风桂枝折。人当少年嫁,我当少年别。

念君非征行,年年长远途。妾身甘独殁,高堂有舅姑。

()

过客时时耳属垣,倚天翠壁亦何言。欲知悬径歌危甚,看我青苔天面痕。

()

朱颜幕府美如英,庇邑优闲闭讼庭。语掾气刚工论事,讲郎材拙只横经。

相从此地初披雾,却望遥天想聚星。速发试题乘不备,母令掩耳及惊霆。

()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
翻空雪浪送飞花。
春晓媚霜华。
风回点点迷人处,峭寒轻、诗思殊佳。
双燕未来,断鸿何在,微雨又天涯。
()

走马离违日,黄花正晚秋。君心宜自适,莫为妾多忧。

()

武陵都会俗豪奢,井邑云连几万家。东望李洲馀橘实,西迎秦洞出桃花。

宦游稔识衣冠盛,罢去犹怜道路赊。十九年来人事改,暮山依旧锁烟霞。

()

冰轮初讶一分亏,结客传觞笑语迟。云汉无端藏兔影,金波恨不蘸蟾枝。

佐樽痛忆飞琼侣,染翰栽成感鬼诗。料得中秋月应朗,习池端约捧琼卮。

()
中原殊未平,避地甘羁束。
著意问樵渔,尚恐惊麋鹿。
出门亦何事,望望清江曲。
雨气晚来寒,惊风乱新绿。
()

终岁客西秦,家山入梦频。如何万里道,又送故乡人。

细雨楚山晓,轻云陇树春。东湖宜结屋,孺子可为邻。

()

伏波将种材无敌,高谈指日期凌烟。
团花战袍随万乘,胡为落此荒塞边。
宪台郎中忠报国,径奏姓名丹扆前。

()

迩来仰止乙山峰,瑞气腾腾接太空。百里弦歌嘉会里,一方民物泰和中。

楼台散彩家家月,杨柳留人处处风。笔底尽描难了了,欲从阊阖语夔龙。

()

日斜骤雨涨山溪,禾黍青青松叶齐。二十年来游走地,鹧鸪何事隔林啼。

()

儒帅非真帅,瓜时定几时。丹心虽许壮,白发不藏衰。

罟密游鳞骇,山遥倦翼迟。岁成无奏最,准拟雁门踦。

()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
呼童卷帘收架书,檐溜忽断云萧疏。
山光水影净如拭,一川秋意生芙蕖。
()

何命之薄彼载柏,岂无生处生于石。

老去根犹强自争,春来石岂能相戹。

()

绝域通西极,平时万里疆。天徕汗血马,国集大头羊。

水草千夫帐,旌旗六月霜。似闻陈校尉,亲斩郅支王。

()

出游归隐两无心,非慕沃洲支道林。

啗柏自然闲土锉,制荷曾不费金鍼。

()

十二滩头水拍天,千山阴雨万山烟。自从一值风波恶,不敢回头望客船。

()
周郎诗句故惊人,尔许清新思不群。
不是并刀工翦水,定知琼尺巧裁云。
()

桂岭长年冬郁蒸,湘江今岁积春冰。北人饮酒歌黄竹,愁杀桃花与葛藤。

()

耻将衰晚竞青春,强把圆波拂晓尘。
自笑年来须鬓白,王昭不解作官人。

()
后房深出会亲宾,乐按新声妙入神。
红烛盛时翻翠袖,画桡停处占青苹。
早年金殿旧游客,此日凤池将去人。
宅冠名都号蜗隐,邵尧夫敢作西邻。
()

文江江上多乔木,爱尔堂前槐树蕃。枝枝叶叶先人德,长有清阴庇子孙。

()

山留残雨湿拖云,竹引鲜飙细洒人。诗思清如寒水玉,休教落纸恐沾尘。

()

东出峡如筒,北行溪似线。
晨发怯春寒,午炊喜破晛。
滩高石嵌崎,浪急珠玑溅。

()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

雪花剪白忘安蒂,霜叶雕红不变枝。
争似随家宫树上,四时锦彩不曾离。

()

卧云云无心,听松松有韵。快哉耳目中,吾今亦同分。

()

长空埃壒灭,皎皎月华临。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沉。

()

霜后木奴香噀手,秋来云子滑流匙。

()

夹城云气夕,露掌隐金盘。杨花白云乱,风起满长安。

()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

绕院松阴起翠涛,植松人在楚江皋。须看耸壑昂霄日,不是玄都千树桃。

()

耐贫甘守义,地老与天荒。子嗣孤无告,人姑寡未亡。

千盘馀竹古,百鍊甚金刚。赢得坤贞表,夫名并有光。

()
不将高盖竟烟尘,自向蓬茅认此身。
唐祖本来成大业,岂非姚宋是平人。
()

公来有馀乐,所乐为郡间。讼稀聊自适,静胜以纾颜。

清轩开晓幔,历历见淮山。山色洗新雨,佳期如可攀。

()

当年携酒杏花春,同是江西榜上人。岁晚异乡为客久,夜来归梦到家频。

雁声孤馆迢迢雨,马影斜阳漠漠尘。怅望与君江海别,几时高谊复相亲。

()

百鍊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

()
绍熙辛亥除夕。
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
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

道傍飞涧玉淙淙,下马寻源到上方。怒沫洒空经雨急,洑流何处出云长。

有时激石闻琴筑,便欲沿洄汎羽觞。还约夜凉明月上,五花阁下听沧浪。

()
结客少年场。
春风满路香。
歌撩李都尉。
果掷潘河阳。
()

山有洞左颊,拾得玉碑子。其长一周尺,其阔一药匕。

颜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

()
莘老奋徒步,首与观国宾。
俨然自约束,被服韨与绅。
黾勉丞相府,接迹舆台臣。
顾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
百丈野狐,两耳卓朔。
脱兮不昧,堕兮不落。
不昧不落,何是何错。
若於当处不留情,万里晴空步寥廓。
()

我从华阴来,秋怀苦凄怆。一登十八盘,嗒焉如尽丧。

手拂岫幌开云关,峰峦变灭无停状。狸狌啸雨猿昼啼,咫尺但愁失归向。

()

戴斗疆陲笼曙华,更凭重阜切天涯。
安知玉殿开阊阖,日月星辰在帝家。

()

太学今贤薮,金陵古帝畿。何人堪绛帐,有巷可乌衣。

徙箸防炊玉,携家为断机。江山六代色,斟酌锦囊归。

()
诸李辞章推李白,向来蜀道赋噫吁。
房陵山险犹如许,石穴巴节定不诬。
()
年苦志不求奇。
公寻者希。
夷猛悟笑微微。
华枉用机。
()

三试皆前列,一官何后时。
低回广文舍,龃龉使君麾。
遇事有如烛,卫生宁及葵。

()
铁骑千群下九江,将军才气古无双。
誓倾淮海鲸鲵窟,痛洗东南礼义邦。
关羽不防吴寇入,费幰终惑魏人降。
腐儒忧国思家泪,独向西风洒石缸。
()

山下清溪月样湾,狐衣孤坐一丝闲。五陵年少谁家子,白马翩翩自往还。

()

养护春寒怕卷帘。吟笺绣帖不曾拈。玉人可也思恹恹。

折去梅花鸾羽便,寄来莲瓣凤头尖。粉痕犹印指纤纤。

()

棹寻椒岸萦回去,数里时逢一两家。

知是从来贡金处,江边牧竖亦披沙。

()
宋君旷荡士,儒服非狂生。
笔扫千军陈,胸藏数万兵。
銛豪破纸竟何益,按图折御分纵横。
鱼丽鸟翼谈者易,野雉家鸡人目盲。
()

日高政好眠,披衣意何已。不得恋黄紬,弩头非所喜。

厌浥行露多,忘却佳山水。有客爱閒居,被发吟早起。

()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江头鸟避青旄节,

城里人迎露网车。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

花非花,月非月。难得开,容易缺。眉痕锁梦压花情,心影当春看月出。

()

渊渊西土,惟天之府。昔际大吏,以貙以虎。不宽如之何,民亦仇止。

不俭如之何,人亦悴止。有羡其输,有丰其橐。左公右卿,则觊我得。

()

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

是时可种桑,插地易抽萌。列树遍阡陌,东西各纵横。

()

一以我为牛,一以吾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於天也。

()

吾宗谱牒祖通义,蝉联到公十五世。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

公家门户最赫奕,簪绂相承真鲜俪。堂堂铁面渠州牧,能以方寸永来裔。

()
法华灵应著当年,今古何曾有间然。
不见后身房次律,却因和璞记前缘。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