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参考资料:
1、卢银中主编.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必修1-5).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10月:4-8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参考资料:
1、思履主编;(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24页
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段解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文章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前后照应。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得很充分,收尾也十分圆满。
二、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它写得波澜起伏,毫不呆板。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了波折。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说理透辟,善于辞令。这篇文章,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这个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须着意描绘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从这点来说,它不愧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秦、晋围郑,完全与秦无关,秦国所以出兵,一是与晋国有同盟关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捞一把,以扩张自己的势力。当他知道亡郑只能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毫无好处反而有害的时候,他就会一改过去的所为,反过来帮助郑国。烛之武看准了这一点,紧紧抓住了秦穆公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这就使秦君不能不听从他的说辞。烛之武斗争策略的巧妙还表现在,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他在说辞里表现的是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却能够不亢不卑,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全部说辞只有短短的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⒈文中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
⑴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⑵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汜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⒉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
⑴文章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有头有尾,层次井然。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由佚之狐推荐,引出烛之武,这是故事的开端;郑伯于危急中请烛之武前往秦营,烛之武不念个人私怨,慨然应允,这是故事的发展;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私访秦伯,并用一番动人的言辞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秦伯退兵,并派人戍守郑国,最后晋也被迫退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故事的结局。整篇故事结构是完整而严谨的。
⑵波澜迭起,曲折有致。秦晋两军夹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关键时刻,佚之狐力荐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并断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此为一波。但当郑伯去请烛之武时,却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此时,郑伯赶紧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并指出:“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毅然应命。这寥寥几笔,给行文平添了一层波澜。烛之武利用黑夜,秘密出城会见秦伯,并说服了秦伯,秦伯答应退兵。晋大夫子犯主张袭击秦军,形势又紧张起来了,故事出现了第三折。最后,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也撤了兵。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
⒊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
这篇文章对烛之武的善于辞令,写得极为出色。他去说服秦伯,虽然目的是求和,但决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说辞里处处为秦着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悦诚服,不仅答应退兵,而且助郑防晋。
⑴处处为秦着想。
首先,烛之武开门见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但作为郑大夫的烛之武却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相反,却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来表明为秦着想的立场。先分析了“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别国(晋)的土地,扩展了别国的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接下来又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利一害,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⑵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
正当秦伯在考虑灭郑、存郑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时,烛之武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一步为秦君分析:“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这番话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着烛之武又把话题引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秦晋的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烛之武的这篇说辞戳到了他的痛处,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
写作特点
⑴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⑵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⑶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参考资料:
1、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编著,高中文言文全解词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03,第65-66页
2、卢银中主编.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必修1-5).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10月:第4-8页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 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精 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 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获成功。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 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桩典型的范例。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 动的最高原则,精明的说客或外交家必定深谐此道。以利益作为交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见效。即使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闯的交往,也首先是从利益原则出发的。这个原则,恐怕比仁义原则更实际,更能长久,尽管仁义原则更值得赞 赏,可是这世上有几个讲仁义的人呢?
讲利益原则,首先要以平等为基础。没有平等,也就在根本上取消了利益。利益必须通过交往实现,一个人不同他人发生联系,就无所谓利益;交往也意味着交换,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 不付出就无所获。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就破坏了交换,也没有了平等,也就很难再获取利益。
交换,实质上也是让对方有利可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觉得无利可图,会甘愿罢休吗?所谓挑拨离间,多半也要利用人们觉得有利可图的心理。离开这一点,挑拨挑间是难以成功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一点。“将欲取之,必先予 之”,这也是说用给予好处引人上钩,然后再将其吃掉。
中国传统的谋咯,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屋拔梯、赏一安百、欲擒故纵、美人诱惑、坐收渔利、奇货可居、害一利百等等, 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益原则。可以毫不夸张他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送苏伯修参政之京兆尹任三首 其一。元代。高明。日月垂光照海滨,东南声教属儒臣。九天雨露金瓯重,万里山河玉烛新。田野年丰多贡赋,江湖秋静息风尘。此行宣室须前席,剩有嘉谟为上陈。
读晋书后妃传。清代。吴国贤。诬罔铜镮负史才,马牛易姓至今猜。若从太岁推图谶,丁丑分明五马来。
西岗重九。宋代。李新。天涯一角见重阳,萧洒西风客断肠。麻紵未更今日白,菊花还似去年黄。陶潜把酒得开解,宋玉临墙乍感伤。借问龙山歌会者,座中谁认绿衣郎。
次张君子琴韵四首 其四。清代。陈式金。草草酬君横看图,春林霜叶墨荣枯。墨甜乡里留心否,还有微馨入梦无。
神宫监四首。明代。虞淳熙。奉帚陵园洗白絺,若为露下倍伤神。秦宫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风哭圣人。香烟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黄花镇外拥胡兵,万马驱来山几层。难去宫中报天子,朝朝只是拜长陵。¤
题存思庵壁。宋代。舒岳祥。香饭炊鱼白,新醅擘蟹黄。秋风元不恶,乡思自难忘。田水闲无用,山云薄有光。篆畦消息好,一路木樨香。
五言。宋代。朱敦儒。天寒犹著絮,雨湿欲蒸书。吴地人情薄,西人客计疏。无书堪著眼,有法可安心。
蝶恋花。近现代。沈祖棻。云外青禽传信到。恰是银屏,昨夜灯花照。十幅蛮笺书字小,语多转恨情难了。红袖高搂临大道。不信游人,却说还乡好。解道还乡须及早,绿窗人易朱颜老。
汤泉大阅。明代。戚继光。使者临关日拥旄,天威只尺壮神皋。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年来愧博君王宠,幸有边尘识二毛。
史院晚出。宋代。陆游。已乞残骸老故丘,误恩重作道山游。龙津雨过桥如拭,凤阙烟消瓦欲流。直舍小眠钟报午,归途微冷叶飞秋。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也合休。
益寿美金花。元代。侯善渊。澄神独坐。进锐纷纭尝自挫。外户长扃。内库劳封守宝瓶。玄光飞过。撞透虚空心鼎破。金碧丹瑛。满目灵芝*象清。
咏江岸拒霜花。清代。赵执信。霜裛风翻袅袅枝,可怜闲淡与霜宜。江妃无语空含睇,妒杀天寒独倚时。
落地桃华。明代。张子翼。东风披拂任飘零,新结离离拥翠屏。飞入草堂浑片片,照回檐日故盈盈。轻如天上霞初散,细似人间锦乍成。南北兵戈犹未息,武陵溪畔独寻盟。
送吴龙图帅真定。宋代。郭祥正。读书曾不学腐儒,腐唇烂舌肠焦枯。又不学一诗一赋轻薄子,屑屑场屋名声沽。西州治邑克肖古令尹,险欲临水投神巫。政成召来御史府,弹駮庸相请赐雷霆诛。奸邪缩手不敢更侮祖宗法,又荐处士博士登石渠。富财治水各称任,乃仗斧钺临湘湖。兴学首教士子弟,作碑后吊屈大夫。明年易节帅瀛莫,铁甲百万秋防胡。公曰承平勿誇武,解藏弓剑宽民租。诗筒交迎两朝使,镌金刻玉论欢愉。深沈不动若山岳,节制似公谁可俱。少年天子圣虑远,却顾南国成荒墟。拜公学士往绥抚,曾未期月富民大姓争来居。秦淮桥倾滞行迈,顷刻指画穷精粗。斩材叠岸役兵校,一物不向民间须。月光激水夜景午,长虹矫矫当通衢。回思昔人政事美,尽求形像堂中图。二十二人最豪杰,森森玉树临冰壶。前题姓名后书赞,文章彷佛窥典谟。昨朝除命下金阙,再备将印严边枢。南民遮道留不得,老幼挽缆相携扶。愿言早入天朝作丞相,调燮水旱苏寰区。功成异日保身退,西江秋风熟鲈鱼。犛尾黄雀更珍绝,白糯酿美倾醍醐。醍醐一饮三百盏,琵琶啄木唤舞姝。舞姝十八如明珠,石榴殷裙蝉翼裾。舞彻轻汗潭香肤,桃花带露燕脂濡。綵衣班班罗凤雏,问公此乐世有无。此乐世有无,何必更访蓬莱山上神仙都。
怀五羊别业兼寄所知。明代。区怀年。酒帘花市旷径过,幽事宁如老去何。山近尉城春草绿,井连萧寺夕阳多。国香空谷邀琴写,家食衡门带索歌。疏雨自沾苔径曲,几人鸠杖破烟萝。
步虚四章。宋代。白玉蟾。玉肖长生君,锡命青华房。上念神母言,下慰天八方。八方俱红尘,尘埃何迷茫。谁复念玉府,飞神登苍苍。
送子用弟游学番易。宋代。方岳。顿觉溪流滑,番湖草欲春。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山雨同离别,寒窗自宠珍。但於灯火夜,报子倚门亲。
送深阇梨之越开讲。宋代。韦骧。家世事簪绅,方袍早出尘。诗书捐旧习,戒律悟前身。杯度吴川雪,经翻越峤春。逆知专讲席,著意警迷津。
强起。宋代。王安石。寒堂耿不寐,辘辘闻车声。不知谁家儿,先我霜上行。叹息夜未央,遽呼置前楹。推枕欲强起,问知星正明。昧旦圣所勉,齐诗有鸡鸣。嗟予以窃食,更觉负平生。
辛卯十月感怀。清代。庄德芬。迢遥关塞雁飞迟,闻道青萍又见疑。相马未能逢伯乐,弹琴何处遇钟期。白头织屦怜衰病,紫禁含香恐后时。仰首青云数行泪,从来天道佑孤儿。
登九成台。明代。乌斯道。重华不见独登台,台倚孤城日月开。似听箫韶千载上,虚疑凤鸟九霄来。乱山北起迷烟树,双涧南流浸绿苔。回首苍梧天咫尺,南巡曾带跸尘回。
安乐泉颂。宋代。黄庭坚。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老夫手风,须此晨药。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题陈胜林园。唐代。皇甫冉。闭门不肯偶时人,荒竹闲园莫厌贫。腊后春风能几日?家中芳草自相亲。
次韵元肃兄见喜知荆州二首。宋代。郑獬。逾年谬掌凤凰诏,择日拜章芸若庭。拥节笑归江汉国,飞帆醉拂斗牛星。留连物景诗千首,准拟交亲酒百瓶。共采芳兰晨事毕,不妨儿侄夜横经。
阖辟乾坤向此间,振衣千仞未应还。歌回白雪堪成谱,药到黄芽可铸颜。
浪去繁华徒自扰,秘来符箓不书闲。帝阍莫更重排叩,虎豹憎人上九关。
同陈明水三谢何古林登五层楼次韵二首 其二。明代。王渐逵。阖辟乾坤向此间,振衣千仞未应还。歌回白雪堪成谱,药到黄芽可铸颜。浪去繁华徒自扰,秘来符箓不书闲。帝阍莫更重排叩,虎豹憎人上九关。
冷泉亭。宋代。徐安国。道人心迹已双清,更挹寒泉涤俗情。徙倚虚亭无一事,笑予尘土满冠缨。
对食书媿。宋代。陆游。连年宽水旱,天若相悬车。麤有芋魁豆,并忘熊掌鱼。先生饭不足,贤者食无余。老我知何幸,晨盘厌美蔬。
赠罗知宫。宋代。陈允平。霞帔云巾占石床,磬声初引步虚长。拟朝碧落非无路,学煮黄金信有方。云暗石潭龙骨蜕,草肥山崦麝脐香。青城梦窅蓬莱近,沧海为田合种桑。
三峡桥。宋代。王洋。万马占空山,声驰宇宙间。窥高增健大,照勇怯孱颜。洗石无千古,招僧过一关。不知平去易,何似倒流艰。
题爱日楼为钱世恩正郎。明代。林光。南邱盘搆锡山东,心醉飞云望眼中。寸晷尚思酬寸草,丹青谁解写丹衷。莱衣子舞西颓景,密表孙飏孝感风。龙诰珍藏閒炙背,任教海屋架空濛。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 其三。宋代。孔平仲。蓬莱彼此一閒身,把酒临风送晚春。城邑万家供气象,湖山千里助精神。深林鸟语留连客,野径花香著莫人。今日天涯共怊怅,归心夜夜转车轮。
送梁宪易节漕蜀二首。宋代。彭龟年。峡口大江急,剑门天下奇。不因逢使节,安得入公诗。万里轻来去,一心无险夷。可怜门下士,犹惜别离私。
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宋代。晁补之。水晶宫绕千家,卞山倒影双溪里。白苹洲渚,诗成春晚,当年此地。行遍瑶台,弄英携手,月婵娟际。算多情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间子。一似君恩赐与,贺家湖、千峰凝翠。黄粱未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是。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在青山外。
探春令。宋代。沈端节。旧家元夜,追随风月,连宵欢宴。被那懑、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儿转。而今百事心情懒。灯下几曾忄欠看。算静中、唯有窗间梅影,合是幽人伴。
赋陈子在瓢饮。宋代。薛嵎。羡尔甘贫居陋巷,遥知清德继前修。平时所乐从中得,外物虽微不过求。自枕曲肱安澹泊,闲挑拄杖亦风流。百千年内谁相望,寂寞箕山一许曲。
梦游龙阙。元代。张玉孃。香魂夜静赵龙苒,天风吹袂凌波袜。鲛人愁织雪绡衣,飞琼笑间青草发。肌澈冰霜玉树寒,步摇环佩玻璃滑。一声梦觉晓莺啼,帘节半枕梨花月。
凤栖梧/蝶恋花。宋代。杜安世。秋日楼台在空际。画角声沈,历历寒更起。深院黄昏人独自。想伊遥共伤前事。懊恼当初无算计。些子欢娱,多少凄凉味。相去江山千万里。一回东望心如醉。
岭猿。唐代。常建。杳杳袅袅(凄凄,依依)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三。清代。瞿士雅。暮春风景初三日,李白桃红烂漫开。秾艳尽怜胜彩绘,馨香还解满尊罍。欲知别后思今夕,更向花前把一杯。应被百花缭乱笑,缘何最老最先来。
船中蔬饭。宋代。杨万里。食蕨食臂莫食拳,食笋食梢莫食根。何曾万钱方下箸,先生把菜亦饱去。岭南风物似江南,笋如束薪蕨作篮。先生食籍知几卷,千岩万岳皆厨传。
尾犯。宋代。止禅师。 因有感於孤山,为赋此调一白受春知。独爱老来,疏瘦偏宜。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晕藓枯搓半折,影浮波、渴龙倒窥。岁华凋谢,水边篱落,雪后忽横枝。百花头上立,且休问、向北开迟。老了何郎,不成便无诗。惟只有、西州倦客,怕说著、西湖旧时。难忘处,放鹤山空人未归。
登丛台。明代。茅坤。 一眺丛台上,孤城秋暮时。绮罗言已寂,芳草暗含滋。泣露蒐移堞,衔花雀隐枝。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
自金山至阴山纪行。宋代。丘处机。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誇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馀尺。万株相倚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大略犹寻常。双车上下苦敦攧,百骑前后多惊惶。天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悬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加神功。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送朱元晦游湘中。宋代。黄铢。有美人兮,蹇何为兮中洲。鸣玉佩兮,冠云章而远游。浮沅湘而西蹠兮,因返睇兮层丘。繄发轫之指期兮,歌予怀以送之。粤大道之汩湮兮,嗟惟君兮何求。唐虞远而不可见兮,凤鸟去兮衰。翟朱之诡行兮,邹人拒而劙之。竺老氏之猖披兮,浸淫渝而益非。思正气之所繇兮,度百世而固然。岂日夜而忘之兮,曰夫子之所传。发丝丝其不斩兮,哇淫蔽兮莫开。讫大振於兹时兮,余将从乎洛之湄。主郁郁郁葱葱而无告兮,顾坐兆兮何知。梏夜气而不存兮,外其良而四驰。彼早兴而夕息兮,既日暖和而不能察也。纷蠢蠢其倚靡兮,曰骛乱而莫之达也。思存养而莫吾亏兮,所事天下而不忘繇。致知自强兮,至天下以□览。余初其性之兮,稽□坟而载陈。仁与人其并致兮,道乌乎而远身。刚柔之弛张兮,一气缭转而无息。矫吾奠夫两间兮,又阴阳而与为一。超无极而混沦兮,精凝融而以神。卒变化而不穷兮,周流通乎九垠。悲空言之无所底兮,固将推乎余所行。杂椒兰惟并进君兮,终何乖异而不余信。既鄙弃而不吴庸兮,徒渊潜以自珍。岂不郁陶而思君兮,觊方来之以申。时与时其未际兮,夷与裔兮得志。□冠巾之易置兮,曾乐天而不云恚。曾永慨以嗟咨兮,聊远举乎湘中。即友声以自乐兮,盖将切偲以益其躬。山九疑而在上兮,湘流奔其在下。故仁智之所乐兮,遂倘佯而辞去。超兮浮兮,心若谋兮。{左日右旬}兮眄兮,目横分兮。鸾凤并驭,羌不得留兮。时未适当适,吾何为东周兮。乱曰:汩兮沅湘,生秋风兮。商行激御,白云东兮。树木萎落,山郁盘兮。风车雨轮,旌摇其行兮。委蛇噎抑,多修艰兮。白首倚户,思结棘兮。信莫乐兮,君乎忘归兮。
茉莉花二首。宋代。陶弼。重译新离越裳国,一枝都掩桂林香。养成崖谷黄蜂蜜,羞死江湖白藕房。
清平乐。宋代。卢祖皋。镜屏开晓。寒入宫罗峭。脉脉不知春又老。帘外舞红多少。旧时驻马香阶。如今细雨苍苔。残梦不堪重理,一双胡蝶飞来。
十月十五夜落月。清代。郑孝胥。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孙曼叔尚书挽词三首 其一。宋代。范纯仁。少海风云会,先朝眷遇隆。直辞裨衮阙,妙翰照琳宫。未展陶钧手,徒高羽翼功。恤终皆盛典,伤衋出宸衷。
和晚菊三首。宋代。廖行之。何事秋光老更清,故应有菊占秋荣。后来汉陛知薪积,晚出商山叹翼成。三径惟将松比操,东篱那为酒含英。纷纷红紫随时好,臆对西风诉不平。
观史有感。宋代。郑清之。家令身危侯国计,洛阳谗摈涕流书。都门祖帐何功德,千古徽名说二疏。
夏日游玉几山中。宋代。谢翱。曳舟来山中,出郭税吾驾。独■忻众胜,晨发乃及夜。岂无城中山,爱此足幽野。横陈玉几峰,隐护碧殿瓦。并州古男子,礼塔于此舍。而我饮冰人,犹为内热者。拟携桃枝笙,舒卷得饷暇。明席织海草,因之一枕藉。冷风吹雪空,相与坐其下。
卢进斋湖上韵。宋代。顾逢。潦倒江湖上,光阴梦里过。黄金消酒债,白发苦诗魔。风细松琴慢,天晴柳絮多。断桥斜阳里,一路听笙歌。
拟古其二。唐代。李白。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秋日。宋代。李光。牢落双泉一病翁,十年忧患扫还空。荷稀竹密宜秋雨,户窄檐低耐飓风。尽日抄书北窗下,有时闲步小桥东。谁知万水千山外,亦与乡居兴味同。
浣溪沙。宋代。陈亮。小雨翻花落画檐。兰堂香注酒重添。花枝能语出朱帘。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_露纤纤。此时谁不醉厌厌。
秋夜对客。宋代。王迈。旋烧香鸭剔银缸,风卷银蟾上矮窗。诗癖苦无厅药疗,睡魔赖有建茶降。回环蛙部疑成两,接续蝉笙不计双。好友相看宁惜夜,满怀秋思浩如江。
拟赋桃灯杖 其二。元代。凌云翰。陶铸功名谢切磋,频挑试问夜如何。从前扶策心长在,到底推移力更多。次第烧残三寸草,分明垂下一枝荷。短檠他日宁同弃,好效昌黎重作歌。
或谓诸魏志是志盦与昌绶合作斯文未坠同调有人敢诩齐名庶几分谤再成四绝 其三。清代。吴昌绶。骈体文章沆瀣同,修辞未让昔贤工。羚羊香象言诠外,恨少惊飞蛱蝶风。
念奴娇。宋代。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再和陈起予二首 其一。宋代。王迈。龙蛰藏身来者伸,不妨抱道且安贫。昼眠经笥誇群弟,夜拥绨袍忆故人。富贵未来招鬼笑,文章太好恐天嗔。安排礼乐三千字,寓目他年许得臣。
杂兴十首 其二 南园。元代。赵秉文。黑山潢水解弓刀,茅屋朝来听伯劳。万里马辞边雪苦,一声雁拂朔云高。关山落日家何在,诗酒春风气尚豪。试上荒城望乡国,重来清镜镊霜毛。
齐天乐(元夕)。宋代。翁孟寅。红香十里铜驼梦,如今旧游重省。节序飘零,欢娱老大,慵立灯光蟾影。伤心对景。怕回首东风,雨晴难准。曲巷幽坊,管弦一片笑声近。飞棚浮动翠葆,看金钗半溜,春妒红粉。凤辇鳌山,云收雾敛,迤逦铜壶漏迥。霜风渐紧。展一幅青绡,净悬孤镜。带醉扶归,晓酲春梦稳。
赠郁林州判。明代。金幼孜。郁林渺何许,远在海西头。念子有行色,离情逐宦游。晓云随綵旆,夜月引仙舟。好为宣王化,从容展壮猷。
一枕青山里,双桡碧海边。乘潮收蟹稻,带雨种■田。
作赋犹能卖,酟邻不乏钱。试寻遂初语,高揖谢前贤。
邓玄度观察以归兴十章见寄用来韵漫赋草土馀生不宜拈弄笔墨第兰契久阔芳讯遥临掩泣抒怀罪我勿计也 其八。明代。张萱。一枕青山里,双桡碧海边。乘潮收蟹稻,带雨种■田。作赋犹能卖,酟邻不乏钱。试寻遂初语,高揖谢前贤。
德源城。清代。牛焘。妇德自生成,讵假蒙渠旌。蒙渠今无土,慈善独有城。孤城落日荒烟屯,坏堞颓垣不复存。空山杜宇啼残血,西风寡鹤唳秋原。此城自昔涸无水,物换星移屡迁徙。谁知德慧有真源,旧城新城同不死。狡哉蒙渠善悔后,明识妃名传不朽。德源肇锡虽自仇,德源之称盈人口。我闻李毅有女名云秀,父死保城殄夷寇。至今人称天女城,德源无乃辉先后。成败讵足论英雄,忘仇负义真遗臭。更有阿南夫死身自焚,名先宁北青史闻。星回六月燃松炬,南与北与说纷纷。不列寒食禁烟火,义取光焰烛滇云。我来邓赕考前志,父老犹能谈遗事。四诏同冤松明楼,铁钏约臂何其智。舁归窀穸妃之仁,守城誓死勇且义。四德既具四维张,焉用城头树灵帜。夫人城今安在哉?德源名桥为妃识。德源桥下沵苴江,千载源流永不匮。
几上篇。明代。徐渭。鼎肉闻台使,生鱼属校人。味珍宜染指,意到即沾唇。黄霸知乌攫,张汤掘鼠询。自怜如几上,念此益酸辛。
浣溪沙。宋代。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赠陈容庄。清代。顾印愚。浮图关下一尊酒,湖海相望十二年。别后新诗常在口,故人消息若为传。行边绝代輶轩语,弹铗归装上峡船。黄鹤白鸥谁得狎,依前醉眼向青天。
物外亭。宋代。宋祁。飞宇冠苍岑,盘盘上百寻。风含太虚爽。云作下方阴。坞桂寒仍燠,岩猿暝始吟。知君有高兴,天壤共登临。
长港。清代。顾印愚。长港北趋转南注,横江水漫樊山路。柯家营外柳毵毵,赤日当空行且住。柳阴人家港岸东,停桡炊饭菰芦中。莫愁百丈挽不进,樯竿已动西南风。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宋代。杨万里。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游李氏园池二首 其二。宋代。刘攽。树密浑成坞,花深更有蹊。来游春尚浅,重到客应迷。已近无人境,深怜快马蹄。风光不负约,樽酒会长携。
金陵怀古。唐代。唐尧臣。 晋末英雄起,神器沦荒服。胡月蚀中原,白日升旸谷。金陵实形胜,关山固重复。巨壑隍北壖,长江堑西隩.凿山拟嵩华,穿地象伊穀.草昧席罗图,荜路戴黄屋。一时因地险,五世享天禄。礼乐何煌煌,文章纷郁郁。多士春林秀,作颂清风穆。出入三百年,朝事几翻覆。搀抢如云勃,鲸鲵旋自曝。倦闻金鼎移,骤睹灵龟卜。吁嗟王气尽,坐悲天运倏。天道何茫茫,善淫乃相复。行路偏衣半,遂亡大梁族。日隐汀洲上,登舻fS川陆。月回吴山树,风闻楚江鹄。因依兰蕙丛,采襭不盈掬。
寄许浑秀才。唐代。殷尧藩。文字饥难煮,为农策最良。兴来鉏晓月,倦后卧斜阳。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任他名利客,车马闹康庄。
独不见。唐代。戴叔伦。前宫路非远,旧苑春将遍。玉户看早梅,雕梁数飞燕。身轻逐舞袖,香暖传歌扇。自和秋风词,长侍昭阳殿。谁信后庭人,年年独不见。
宫词 其三十。宋代。赵佶。红旗连属晓荧煌,万马嘶风去路长。知是黠羌来款塞,亲临丹阙纳降王。
芍药。宋代。孔武仲。楼上看红叶,都城值晚春。风葩低永书,露脸泣芳晨。忆昨淮南客,曾为诗社人。轻明是楼子,闲澹有天真。此地虽都会,兹花莫等伦。维扬不复梦,羸马禁城尘。
代上刘郎中。宋代。周端臣。弹压江湖聋市朝,相逢人尽说风骚。诗从南岭吟逾老,名得西山荐益高。半世历官才幕府,午年还国尚郎曹。儿时曾诵先生句,镜裹如今已二毛。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唐代。刘禹锡。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村居初夏。宋代。陆游。煮酒开时日正长,山家随分答年光。梅青巧配吴盐白,笋美偏宜蜀豉香。风暖紧催蚕上簇,雨余闲看稻移秧。老夫见事真成晚,浪走人间两鬓霜。
虞美人 题“秋江罢钓图”。清代。苏穆。江潮夜夜惊人寐。山色催人起。危矶锁不住江流。何况纤纤风袅、一丝柔。人间容易珊瑚老。且向蓬莱岛。绿蓑青箬白沙鸥。都把闲情付与、十分秋。
又再和。宋代。晁说之。人人讲德自元丰,何处荀家有八龙。白羽不施宁洗甲,赤云尝见预乾封。无烦禾黍如茨稼,自足鵷鸾琢玉容。稽首宝香通列毕,倾心御籴走良农。
重经昭陵。唐代。杜甫。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游牛峰寺四首 其三。明代。王守仁。偶寻春寺入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溪云晚度千岩雨,海月凉飘万里风。夜拥苍崖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
貓犬叹。元代。艾性夫。饭貓奉鱼肉,怜惜同寝处。饲犬杂糠籺,呵斥出庭户。犬行常低循,貓坐辄箕踞。爱憎了不同,拘肆固其所。虚堂夜搜搅,忽报犬得鼠。问貓尔何之,翻瓮窃醢脯。犬虽出位终爱主,貓兮素餐乌用汝。
骊山温泉。明代。王格。咸阙无雕辇,骊山尚浴泉。汤池同野壑,水殿只寒烟。月冷新丰路,沙沉渭浦田。行人谩投足,谁识濯龙年。
次韵范公游云门。宋代。王冲。高蹑五云堆,平看万象开。樵风溪路远,华雨梵天来。刹倚三峰直,钟传万壑回。叨陪上方燕,依约近中台。
大颠图 其二。金朝。李俊民。一夕投荒万里行,增光日月更谁能。相逢尽说空门话,多少人閒有发僧。
秋日麻姑山。宋代。杨冠卿。掷米作珠玑,麻姑已仙去。沧海变桑田,乾坤自今古。我来访灵踪,日落青山暮。玉殿琐清秋,霞裾隔烟雾。户外黄冠师,三问三不顾。骑麟翳凤凰,笑指虚无路。
和任宰元绍见寄十首以归来问信湖山抚摩松菊。宋代。吴芾。绿鬓久垂雪,壮心今已灰。翩然归旧隐,端似再生来。
题淮阴侯庙十首。宋代。邵雍。生身既得逢真主,立事何须作假王。谁谓祸{左阝右皆}从此始,不宜回首怨高皇。
苕溪杂兴四首。宋代。苏泂。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半生不疗饥寒苦,空有诗名满世间。
菩萨蛮(集句)。宋代。赵彦端。青春背我堂堂去。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妾断肠时。芳心空自持。相思君助取。脉脉如牛女。天远暮江迟。今宵归不归。
秋日周山人见访醉酒歌。明代。皇甫汸。自余还北山,惟堪卧南牖。扫轨何须长者通,著书已拟潜夫就。门题贵贱感交情,不逢亲旧话平生。秋水闻君舣舟楫,荒园一为款柴荆。此夕凉风度虚幌,少焉微月湛华楹。开颜命醇酒,润耳发哀筝。人世难并易别离,试从今日忆当时。座上应刘成异物,林中稽阮邈幽期。末路冥鸿翻折羽,临风华萼讵同枝。清尊夜饮如辞醉,明镜朝来视鬓丝。
送陈汝信。明代。黎民表。扬帆万里楚江行,君是无机亦有情。千树梅花如问讯,罗浮同看日初生。
忆昨行和张十一。唐代。韩愈。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车载牲牢瓮舁酒,并召宾客延邹枚。腰金首翠光照耀,丝竹迥发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张君名声座所属,起舞先醉长松摧。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危辞苦语感我耳,泪落不掩何漼漼.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阳山鸟路出临武,驿马拒地驱频隤.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诏从天来。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恒愁猜。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眼中了了见乡国,知有归日眉方开。今君纵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难哉。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头轻目朗肌骨健,古剑新劚磨尘埃。殃消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耇与鲐。嵩山东头伊洛岸,胜事不假须穿栽。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指柏轩。明代。高启。清阴护燕几,中有忘言客。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次罗梅谷诗画总观。宋代。杨公远。梅谷梅应占作魁,不论时节遣花开。传真旧说华光老,诗到林逋俱压倒。华光去后谁逼真,补之笔底生阳春。月香水影许多态,竹外斜枝奇且怪。
江行次武昌县。唐代。卢纶。家寄五湖间,扁舟往复还。年年生白发,处处上青山。去国空知远,安身竟不闲。更悲江畔柳,长是北人攀。
送人官满二首 其一。南北朝。王寂。朔风吹云雁程起,木叶萧萧落寒雨。先生官满游京华,扁舟欲发湘江渚。写诗饯别各尽觞,遥瞻蓬岛三千里。思君到日梅乱开,瑞雪花飞凤城里。
拟古。元代。黄庚。名门有贞女,始结丝萝盟。嬿婉席未温,良人已远行。远行何时归,妾身不自轻。空帏守寂寞,誓以终此生。虽云受恩浅,耿耿怀至怀。
登内黄城楼。明代。纪坤。忧天亦觉杞人愚,此际忧来不可袪。风日苍黄群盗满,山河破碎一城孤。通儒谋国多书卷,上相筹兵祗地图。宗庙神灵应闵念,昭陵石马几时趋。
答重阳。唐代。韦应物。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夜意。宋代。陆游。瘴地晨霜薄,郊墟暮雨昏。啼螿如有恨,微火解相温。末路真无策,孤忠敢自言。轮囷肝胆在,白首倚乾坤。
贯道。南北朝。邹浩。沈冥谁复似当时,九陌尘中偶得之。洁己已能成玉雪,为人犹自作蓍龟。门前车马喧喧过,室内乾坤默默知。一语不随人事变,与君陈阔岂无期。
閒居二首。宋代。李石。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 其二 樵唱轩。清代。陈恭尹。日落山更空,孤亭惬幽赏。一声何处歌,松风递馀响。不必问其辞,悠然绝心想。
满庭芳 上京刘朝真索。金朝。王处一。四大容仪,三田灵秀,炼成九转丹砂。虚无自在,以道作生涯。净土祥光瑞彩,玲珑贯、天外烟霞。冲和处,乌飞兔走,同运紫河车。真仙开妙趣,菩提佛果,一理无差。指玉清境界,此际何赊。伫听金书紫诏,人间事、元没交加。当归去,庆霄高会,风景向谁夸。
和韩子云韵留沈子寿。宋代。吴芾。一雨连宵继日倾,岂容吾子语归程。我为千里政方暇,子寓三年学已成。要把老怀倾倒尽,忍令别恨等闲生。江城先自伤牢落,况失一时人物英。
书手实簿。宋代。方岳。随缘常住薄於秋,不了锺鱼粥饭头。叹息结绳人远矣,例教吾负剡藤羞。
满庭芳。明代。宋琬。圃号秋霞,人如琼榭,新来鹤发鬖鬖。华封人祝,惟尔一身兼。佳气充闾瑞霭,石麟降蓬矢新添。孙枝好,荀龙有八,薛凤又成三。华堂临曲水,阶翻红药,杯映银蟾。更高烧桦烛,低按鶤弦,此日书祥太史,报君家象纬频占。分汤饼,花前起舞,词客老江淹。
次韵志宏秋晓见示古风二首 其一。宋代。李纲。庭户晓萧骚,寒声起疏苇。凄然惊客梦,秋色浩如水。南方苦炎热,羁旅困泥滓。及兹风露凉,又复悲宋子。散策东篱下,佳菊有新蕊。美人渺何在,明月共千里。缁尘敝紫貂,锦字寄黄耳。欲赋秋风辞,烟云愁落纸。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宋代。陈与义。不见海棠相似人,空题诗句满花身。酒阑却度荒陂去,驱使风光又一春。
次韵翟元卿。宋代。陈造。我困枘投凿,君才瓴建高。要之同臭吵,政以借熏陶。觞咏聊真乐,媸妍付尔曹。能来缓诗颊,芋火荐松醪。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雍和。清代。佚名。昭昭丹陆,奕奕炎方。礼陈牲币,乐备篪簧。琼羞溢俎,玉醑浮觞。恭惟正直,歆此馨香。
暇日邀王天任诸公游南坡天任有诗因次韵。宋代。虞俦。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良辰恐易失,勿待月下弦。前者坐中看,俱是桂堂仙。酒豪倒金壶,诗健轻华笺。琴弄朱弦古,碁枰寒玉圆。君才尤中的,霜鹘无空拳。諄复记幽会,舂容看大篇。
奉饯壶阴学士之南院兼简整庵少宰白楼太常。明代。顾清。十月官河未有冰,北风清利綵帆轻。词林我正惭先步,学海时方重老成。六馆旧人怀指授,三山新赋入经营。容台吏省皆邻近,早晚邮筒不论程。
怀金陵三首。宋代。张耒。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云西为郭道士赋 其二。明代。顾清。童子东山采药归,石桥流水漾斜晖。回头笑指来时路,满眼白云横翠微。
采莲子。宋代。张耒。菡萏香莲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宋代。释绍昙。今朝二月十五,黄面瞿昙灭度。诸方挝鼓声冤,尽是闲言和语。一点涅槃心,无人知落处。山花泪滴如红雨。
夜过西湖。宋代。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送王照磨之官云南。宋代。虞集。遗庙珍珠浦,归舟僰道溪。飞鸢愁暑雨,走马畏山泥。官署尊丹鹫,祠官胜碧鸡。题诗远相送,红日五云西。
赠友人出关二首 其二。清代。谢威风。送君西出故伊州,腰下吴钩锋要收。壮士但愁华发易,西风吹老玉关秋。
夕阳。明代。李云龙。夕阳在西岭,浦溆带馀晖。古渡听蝉罢,扁舟载鹤归。沉云菰米熟,浥露蕨苗肥。适得溪翁信,相期明月扉。
和酬何泳推官见赠。宋代。魏野。杜牧科名李贺曹,初官花幙莫辞劳。年颜不似诗情老,公器还如酒户高。我称卧游蓝碧嶂,君宜立近赭黄袍。雅章酬晚惭慵拙,吟社何人与破逃。
淮阴谒漂母祠一首。明代。黄省曾。曩昔淮滨母,王孙一饭将。鉴如君子哲,义有大贤方。溪壑哀龙浅,风云感凤骧。千金终以赠,寸念本难忘。草泽怜谁解,英雄困乃常。漂亭馀落日,楚剑失秋霜。墓与黄尘古,祠同绿水长。悯穷人口播,报德简书光。慷慨参遗像,清酤荐紫芳。
书花册送王生。明代。徐渭。送客之燕上马时,图花满册各成诗。河桥杨柳如教见,应喜相饶赠别枝。
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除书星耀,喜气云蒸。僭揭短歌,用旌手,以芹香之赞,少见柏悦之诚。以期道觉期民,志本同耕莘之志,佐天子相天下,堂重新画锦之堂。赞庆深涵容多幸殿阁微凉迥,吹到敕书新。定知盘谷深处,草木焕精神。帝念水纹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经纶。婉婉幕中画,行矣细敷陈。负公望,行自此,列朝绅。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家有青毡钧轴,□□□□□□,振武接芳尘。自秉浮溪笔,昼绣记逢辰。
水调歌头 贺汪觉翁受吉水州判 兹者,?。元代。陈栎。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除书星耀,喜气云蒸。僭揭短歌,用旌手,以芹香之赞,少见柏悦之诚。以期道觉期民,志本同耕莘之志,佐天子相天下,堂重新画锦之堂。赞庆深涵容多幸殿阁微凉迥,吹到敕书新。定知盘谷深处,草木焕精神。帝念水纹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经纶。婉婉幕中画,行矣细敷陈。负公望,行自此,列朝绅。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家有青毡钧轴,□□□□□□,振武接芳尘。自秉浮溪笔,昼绣记逢辰。
来远驿雪夕。宋代。赵可。江上东风冷不禁,晚云翻手弄晴阴。春来天气不全好,夜久雪花如许深。煖老正思燕地玉,辟寒谁有魏台金。空斋寂莫青绫被,学得东山拥鼻吟。
林缺。宋代。宋祁。林缺榛苞绽,溪平芡嘴开。衰烟稍辞柳,寒雨并饶苔。天意凄凄早,乡愁衮衮来。此时论四戚,方验楚人材。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唐代。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寄邓公寿。宋代。陆游。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纷纷俗子常成市,亹亹微言孰赏音?闻道南池梅最早,要君携手试同寻。
西省荼蘼架上残雪可爱红呈诸友人。宋代。林一龙。酴醾花底当年事,夜雪模糊照石阑。北省今朝枝上雪,还揩病眼作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