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金朝。元好问。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张根.《元好问诗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在唐人孟棨(qǐ)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独游城南,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但见花木丛萃,寂寂无人,扣门久之,有一妙龄女子自门隙窥之,崔护“酒渴求饮”,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对而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失望之余,题诗于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显然,元好问这首《杨柳》隐括着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故事。“杨柳青青沟水流”,在桃红柳绿的春天,沟边杨柳青青,沟边流水汩汩,杨柳傍着野外沟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莺儿调舌弄娇柔”,这里绿柳成行,柳丛中黄莺呖呖啼转,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有意在调转着它那如簧巧舌、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
在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里,与诗人似曾相识的何止莺儿,作为当年故事的见证物桃花,对旧地重游的昔日题诗客可记得很清楚,“桃花记得题诗客”,“记得”二字仍这首《杨柳》诗的“诗眼”,它把大家从时间的隧道中带到一个令人难忘的一幕: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与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却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脉脉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伫立”,可时不待人,机不再来,人面桃花不知何处去了,门上题诗又有何用! “斜倚春风笑不休”,是直接从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中脱化而出的,只是情绪、意蕴更显深沉了。诗人在借此感叹世上有多少崔护式的题诗客,连通晓世情的桃花也感到这些人太可笑了,每当年复一年的前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时,不由得“斜倚春风笑不休”了。
元好问这首诗的意蕴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完全一样,只是诗中描写的主角换了,崔护的诗突现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女子,而元好问的《杨柳》让大家看到的却是男主角“题诗客”,这样的变换显然在表明今日的题诗客已不同于唐代的崔护,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觉醒与自责,因而在心灵深处也就有了一种更深沉的终生遗恨。
参考资料:
1、钱仲连 等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2012年7月重印):第74-75页 .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十三元。明代。释函是。幽根不可拔,岁岁老蓬门。绝俗临危石,依人傍远村。有花应有雪,堪对不堪论。爱尔疏斜影,寒山知独存。
自题画像。宋代。蔡枢。平生陋质写难真,画史挥毫妙入神。瘦似休文宁复健,寒如东野故应贫。尘埃自笑双蓬鬓,泡影俄惊两幻身。从此山林皆独往,定无勋业上麒麟。
戏作野兴。宋代。陆游。今年病微减,耕稼乐江村。灯炎耿破屋,砍呼围老盆。常时但葵苋,盛馔有鸡豚。客散茅檐寂,蹒跚自闭门。
与聂尊师话道。唐代。齐己。伯阳遗妙旨,杳杳与冥冥。说即非难说,行还不易行。药中迷九转,心外觅长生。毕竟荒原上,一盘蒿陇平。
塞翁吟 秋日过竹枝庵访灵机上人不遇与寒松上人茗谈。清代。陈维崧。出郭秋光好,黄叶飒沓霜空。筱径织,石泉通。漱碎玉淙淙。三生堂后名僧至,乘兴杖笠过从。拟问取,寺门松。可仍旧如龙。桥东。谁延伫,虎溪三笑,逢相识、庐山远公。说晓起、秋山有信,趣昨夜、出岫闲云,仍返山中。姑留软语,饱看禅窗,瘦槲枯枫。
蝶恋花 咏事。清代。徐灿。点就迎郎双笑靥。近日人来,真个归期绝。尽日无言心自咽。春枝洒满寒鹃血。女伴强来相解说。侬不相思,怎把相思歇。留取罗裙香几摺。何时教看啼痕叠。
山亭下鸥鹭一首。明代。黄省曾。玉鹭霜鸥湛羽仪,云波日影泛参差。清湍啄蔓寻常见,碧渚群游何所思。雾击风抟那可得,江妃素女自相随。乾坤秋色孤亭暮,对汝悠悠动远悲。
文曜师之南徐。宋代。梅尧臣。班班上川羽,薄暮未安巢。扰扰方外士,岁晏游远郊。正值风霜急,晚冰随处敲。何时居岩下,都把尘事抛。
答金在衡讯归。明代。王寅。秣陵宫树叶初飞,客路何人为授衣。我亦惊秋同海燕,故乡端在社前归。
金陵杂兴二百首。宋代。苏泂。桑间少妇谁能管,松下孤僧却可怜。鱼跃鸢飞均适尔,流行坎止不徒然。
题庐陵王子嘉古城读书处。明代。蒲庵禅师。古城阴处饶古木,古城城下烟水绿。江上茅堂昼掩扉,知是先生读书屋。先生山泽列仙臞,箧无黄金家有书。灯火辛勤三十载,添得秋霜生鬓须。清晨起待檐光白,暮读陈编眼如月。坚心自下董生帷,兀坐忘穿管宁榻。平生学迈师古人,不负堂堂八尺身。多病岂堪金带系,归来独钓碧溪春。富贵浮云我何有,不如相遇一杯酒。古城山色年年青,春风多种门前柳。
楚山秋晚。元代。揭傒斯。山人何处抱琴归,遥想楼台隔翠微。老树风生舟正泊,空江日落雁初飞。岂无赋客能招隐,亦有渔翁醉息机。一幅秋光舒复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李相公。唐代。白居易。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